岭上浮云湿,春寒昨夜知。
水喧争涧急,钟远度村迟。
短犊归前浦,栖霞绕暮枝。
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
【注释】
行丹阳道中:在丹阳的路上行走。
岭上浮云湿:山岭上飘浮的云彩湿润了。
春寒昨夜知:昨晚春寒料峭,知道。
水喧争涧急:水流喧哗声争夺着涧流而变得急促。
钟远度村迟:远处的寺庙钟声传得很远,却显得迟缓。
短犊归前浦:短小的牛犊回到前面河滩。
栖霞绕暮枝:傍晚时分,霞光映照在树上。
重来经此地:我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定是杂花时:一定是百花齐放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写在山路上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感受。全诗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岭上浮云湿”,写出了诗人登山所见的景色。山路上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种景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句“春寒昨夜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景色给人带来的感觉。春寒料峭,令人感到有些冷意,但是诗人并未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行。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令人敬佩。第三句“水喧争涧急”,描写了山涧中的溪水奔腾不息,仿佛在争夺着什么。这种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四句“钟远度村迟”,则是以声音来表现景物的变化。远处的寺庙钟声悠扬入耳,却又因为距离遥远而显得有些迟缓。这种声音与景色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第五句“短犊归前浦”,则描绘了牛犊欢快地奔跑着回到河边的场景。这种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到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第六句“栖霞绕暮枝”,则是以色彩来表现景物的变化。夕阳西下,霞光映照在树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一句“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相信经过这次旅行后,他一定会看到百花盛开的景象。这种乐观的态度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