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门晢与邑中黔,宛在堂深共盍簪。
不作遨头惊俗眼,自怜病肺废高吟。
旷观惟有千秋往,把玩曾无一晌今。
太息东阳又黄土,朱弦谁为抚牙琴。

【注释】

1、己未: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福州:今属福建。西湖:即杭州西湖。宛在堂:苏轼书斋名,位于今江西九江市。

2、泽门:水边。晢(zhá):暂、短时间。黔(qián):贫穷。

3、宛在堂深共盍簪(hé zhān):意谓在修禊的聚会上,可以与同辈一起吟诵诗歌。盍(hé):何不。簪(zān):古时男子头上用的一种环形头饰,用以固发。

4、遨头:指放荡不羁的人。惊俗眼:使世俗之人吃惊。

5、病肺:指苏轼因患痰火之疾而长期咳嗽。

6、旷观:纵目远望。千秋万世:形容时间的长久。

7、把玩:仔细把玩。曾无一晌(shǎng),片刻也没有。

8、太息:因忧伤或愤恨而叹息。东阳:今属浙江。黄土:坟墓,喻指死亡。

9、朱弦:红琴,古代一种装饰有花纹的红色瑟琴。牙琴:古代乐器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和作此诗的朋友于淳熙十四年(1187)春在福州西湖修禊(修祭祀用的礼,也指举行宴会),席间赋诗,友人和了这首五律。《全宋诗》录此诗一卷。

“泽门晢(jiù)与邑中黔”,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泽门外暂时聚集了一些同好,他们都是些穷困不堪的人。“宛在堂”是苏轼书斋名,在今江西九江市。“深共盍簪”,即指在修禊的聚会上,可以与同辈一起吟诵诗歌。“不作遨头(放荡不羁的人)惊俗眼,自怜病肺废高吟。”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去做那些放荡不羁的人,因为自己的肺部不好,不能高吟咏唱。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写自己纵目远望,感慨万千,却又无人能与之共赏。“旷观惟有千秋往,把玩曾无一晌今。”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目远望,只有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而自己却只能把玩着眼前的时光,感叹岁月匆匆,人生短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感慨。

颈联写自己独居幽室,寂寞难耐。“太息东阳又黄土,朱弦谁为抚牙琴。”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禁长叹,我再次回到故乡,只剩下黄土一片,谁能为我弹奏一曲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写自己对未来的忧虑和恐惧。“朱弦谁为抚牙琴?”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琴弦已经断裂,再也弹不出美妙的曲子,谁来为我弹奏一曲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绝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