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从革命还,天地日蛙黾。
争民施夺余,何地作榛梗。
有贤者高生,抗怀等箕颍。
北海乃高明,南阳贵宁静。
趣与时世疏,味乃诗书永。
颇闻环翠楼,汲古得修绠。
四叶引调同,三绝在务屏。
陆沈黄绶间,拂衣逮俄顷。
舒啸向乌山,杖黎窥丹井。
乃知君子心,用意极幽冷。
不见魏晋贤,神理托酩酊。
【注释】
①高颖生:即张九龄,字子寿。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②向瀛:人名,不详。③环翠楼:在今江苏苏州市内。④溯从革命还:溯,追;从,跟随;革命,指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还,归,返回。⑤天地日蛙黾:天地间像蛤蟆和蚯蚓一般。⑥争民施夺余:争夺百姓,夺取财物。⑦何地作榛梗:何处是荆棘丛生的地方。⑧有贤者高生:有贤德的人。⑨抗怀等箕颍:高风亮节,与箕子、颍阳比美。⑩北海乃高明:指诸葛亮,他志向高远,为人清正。⑪南阳贵宁静:指陶渊明,他在南阳隐居时,生活平淡恬静。⑫趣与时世疏:指谢灵运、鲍照等人,他们追求功名,不与世俗疏远。⑬味乃诗书永:意思是说诗歌的韵味在于诗书中的永恒之美。⑭陆沈黄绶间:陆沉,比喻隐士或失意之人。黄绶,黄色绶带,代指官职。⑮拂衣逮俄顷:拂衣,整理衣服;逮,及。⑯舒啸向乌山:舒啸,放开喉咙大声呼喊;乌山,即吴山,位于今浙江杭州市。⑰杖黎窥丹井:杖黎,拄着拐杖;丹井,用丹砂装饰的井。⑱君子心:指高尚的心灵。⑲神理托酩酊:形容精神超脱,思想深邃,如沉醉于美酒之中一般。⑳不见魏晋贤:指看不到魏晋时期那些贤德之人。㉑神理托酩酊:形容精神超脱,思想深邃,如沉醉于美酒之中一般。㉒不见魏晋贤:指看不到魏晋时期那些贤德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九龄在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写的一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咏史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联“高颖生向瀛征题环翠楼”表明诗人自诩其为贤者,且有高洁之心。“溯从革命还”一句表明诗人追述自己回归故里的情景。“争民施夺余”,则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同情,认为他们在争斗中遭受不幸。“何地作榛梗”一句则是诗人感慨自己身处乱世,无处不是障碍。
颔联“有贤者高生,抗怀等箕颍”,诗人以箕子、颍阳比高颍(即自己的字),表达了他对贤者的崇敬之情。“北海乃高明,南阳贵宁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北国如北海那样高明,而南国如南阳那样安静。
颈联“趣与时世疏,味乃诗书永”,表明诗人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只有远离世间纷扰,才能品味到诗书之味。“颇闻环翠楼,汲古得修绠”两句则表明诗人听闻环翠楼的历史典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尾联“四叶引调同,三绝在务屏”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只有放下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陆沈黄绶间”,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拂衣逮俄顷”则表明诗人决心离开官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