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登山七月寒,晓风吹雨过雕鞍。
十围树自云中出,一线天从瓮里看。
乐岁酒浆含润泽,太平獠猓尽衣冠。
前驱自有当关吏,未觉炎荒道路难。
【注释】黔阳:今贵州省贵阳市。
“七”是虚数词,这里指七月。
“雕鞍”:雕饰的马鞍。
“云中树”“瓮里天”:比喻高远、清旷。
“太平獠猓尽衣冠”:意谓太平年间,百姓都穿上了衣服戴起了帽。
“前驱”:前面开路的人。
“当关吏”:守关口的官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贵州道中所感所想的诗。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次句写登山途中之景,第三句写山中所见,第四句写所见之景,末两句写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贵州的热爱之情。
首句“匹马登山七月寒”,诗人于七月登山,自是冒寒。“骑马”,表明了行进的速度。“七月寒”,说明天气炎热,山高风大。
颔联“晓风吹雨过雕鞍”,写山中行旅。“雕鞍”,即雕饰的马鞍;“晓风”,即早晨的风;“过雕鞍”,即经过雕鞍。“晓风”与“雨”,为风雨兼程。
颈联“十围树自云中出”,“一线天从瓮里看”,描写山中的景色。“十围”形容树木之大;“自云”、“从瓮”都是比喻。
尾联“乐岁酒浆含润泽”,意思是在和平安宁的年月,人们饮酒作乐,生活滋润;“太平獠猓尽衣冠”,意思是在太平年头,少数民族也穿戴着衣服和帽子,与汉人一样。
尾联“前驱自有当关吏”,意思是说前面的开路人员有守门的官吏;“未觉炎荒道路难”,意思是不觉得路途遥远艰险。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贵州的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地人民的友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