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
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
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
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偶作》。

诗句解读:

  1. 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
  • 诛求: 指搜刮、征收。
  • 吹毛须发: 形容做事非常细致。
  • 名教: 古代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 置我曹: 放在我们这些人身上。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过分追求苛细的征敛行为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名教的做法与道德原则不符,暗示了诗人对于政治权力的批判态度。
  1. 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
  • 一死许人: 宁愿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
  • 九重: 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九重宫阙,也泛指朝廷。
  •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出他愿意为了他人的福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不顾生死安危。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当时朝廷权谋斗争的无奈和悲愤。
  1. 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
  • 丝丝: 形容细微如丝般的心情。
  • 桔槔: 一种农具,形似杠杆,用来拉绳打谷或灌溉。
  • 赏析: 这里的“丝丝”比喻诗人内心细微的忧虑和忧愁,而“鹿鹿心头”则形容诗人心中像被杠杆压着一般沉重。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压抑与苦闷。
  1. 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 未是: 不是。
  • 宦海: 官场。
  • 赏析: 诗人用“未是”表示自己的理想境界,即不是沉溺在官场中不能自拔,而是有着更高的志向和追求。而“梦魂”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害怕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挑战。

译文:
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
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
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
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统治者的苛细征敛行为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内心的不安与恐惧的表达,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