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注释】
秋山:泛指深秋的山。殷:多,重重叠叠。
右甄溃:指东晋大将桓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击败王敦的部队后,所率精锐部队被击溃。
左拒残:指王敦的残余部队战败后退走。
长平败:指公元前260年赵国将领廉颇和秦将赵奢的对峙战。
红颜:指美貌女子。
吴口:指江南地区水网密布、人口众多的地区。
橐驼:骆驼。
昔时鄢郢人:指古代楚国的都城。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天的战争,从“昨日”到“一朝”,层层推进,把战争描绘得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但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
前四句描写战争的残酷,“秋山”、“秋雨连山殷”是说连绵不断的秋雨给战场增添了沉重的气氛。“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说明战争已扩展到长江两岸。接着用两个典故来说明战争的残酷:“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意思是说:已经听说王敦的部队溃败了,又看见他的残余部队被打败了。“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意思是说:旌旗倒在地上,梯子、冲车舞动着在城的两端。这四句描写了一幅战争的画面,使人感到十分凄惨。
五至八句写战争中人民的痛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的意思是说北方有三百艘战船,每艘船上都有美人。“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的意思是说吴国的士兵带着骆驼,吹着笛子进入燕国的边境地区。这四句描写了战争中人民的悲惨生活。
最后两句写历史的兴亡。“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意思是说过去楚国的京城还在城南一带。这是说历史上的楚王朝曾经一度兴盛,但最终灭亡了。
整首诗通过战争的残酷场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