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鸟名。

尔何空自苦:你为何白白地痛苦呢?

长将一寸身:你永远只能有一寸高。

衔木到终古:衔着木去直到天地的尽头。

我愿平东海:我要使东海平静下来。

身沉心不改:即使身体沉没,但我的心志永不改变。

大海无平期:大海永远不会平静。

我心无绝时:我的信念没有终结之时。

呜呼!君不见:唉!你怎么看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西山上的鸟儿衔着木头筑巢。

鹊来燕去自成窠:喜鹊和燕子来了又去了,各自筑起自己的窝。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元代战乱中流寓山阴(今浙江绍兴)时作。诗中的“精卫”即神话传说中精卫鸟。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鸟。”诗人通过精卫鸟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切,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万事有不平”,“精卫”是首句,引出下文议论的主题。诗人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不公正之处,人们应该有所作为,而“尔何空自苦”,你为何要白白地忍受痛苦呢?这里诗人以精卫鸟衔小树枝石填东海的传说故事,提出人应该有正义的行为。第二部分“长将一寸身”,“我愿平东海”,诗人用精卫鸟衔木塞河的决心比喻自己报国抗元的理想和决心。第三部分“我心无绝时”,“君不见”,诗人以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的生动形象,说明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处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总结,也是他的感慨,意思是说,大江大海是永远也不会平静的,但我报国抗元的志向和信念是不会终止的。

这首诗运用典故,托物讽时,借精卫鸟的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切,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和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