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树尽枯。一阳复后又扶苏。青娥不减年时色,装点溪山入画图。
【注释】
树:指柳树枝条。青娥:女子,这里指女子的眉毛。装点:点缀美化。画图:绘画。
【赏析】
此诗描写了冬末春初的景色。首句写树木在十一月已经枯黄,而到春天一阳复始之后,柳枝又重新抽出了嫩绿,生机勃勃。第二句写春天的生命力旺盛,人们看到柳枝重新抽枝发芽,不禁想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最后两句写柳枝的枝叶如画,装点了美丽的溪山,使人如入仙境。此诗意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同时暗寓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十一月中树尽枯。一阳复后又扶苏。青娥不减年时色,装点溪山入画图。
【注释】
树:指柳树枝条。青娥:女子,这里指女子的眉毛。装点:点缀美化。画图:绘画。
【赏析】
此诗描写了冬末春初的景色。首句写树木在十一月已经枯黄,而到春天一阳复始之后,柳枝又重新抽出了嫩绿,生机勃勃。第二句写春天的生命力旺盛,人们看到柳枝重新抽枝发芽,不禁想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最后两句写柳枝的枝叶如画,装点了美丽的溪山,使人如入仙境。此诗意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同时暗寓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并给出注释,然后赏析。 “忆江南”:词牌名,属于《忆江南》词调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回忆江南生活的作品,通过描写一幅幅江南水村的画面来表现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好,桑柘一村村。”第一句点明主题
定风波 拟古 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 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 芳草萋萋天远近,难问,马蹄到处总消魂。 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注释】:定风波:词牌名。拟古:仿效古人的词调而作的词。花里楼台:指在花丛中的楼台。看不真:指楼台里的景物模糊不清。绿杨隔断:绿杨柳把楼台隔开。倚楼人:站在楼上的人。谁谓:难道谁说。含愁:有愁闷。独:独自。一片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夏日听道初两儿读书 2. 翛然花木荫茅庵,一炷炉烟经半函。 3. 闲向窗前课儿女,微风晴日诵《周南》。 译文: 1. 在夏天的时候,我听着道士讲道,两个儿子正在读书。 2. 花木掩映下的茅草屋,一缕炉烟飘过半卷书。 3. 我悠闲地坐在窗前教导子女,微风和晴朗的阳光下诵读《周南》诗篇。 赏析: 此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 负米人行莎草径,论文客坐读书堂。 晚饭菜根香。 释义: 江南好,云影接山光。 背负着米回家的人走在沙草路上,有才学的人坐在书房里品读书籍。晚饭时,饭菜散发出淡淡的菜根之香。 注释: 1. 江南好:形容江南景色宜人。 2. 云影接山光:指云雾缭绕,山色相映。 3. 负米人行莎草径:指背着稻米的人走在沙质小径上。 4. 论文客坐读书堂:指有学问的人坐在书房中读书。 5.
鹧鸪天 九日 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 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 人易老,惜流年。 茱萸插帽不成欢。 西风那管离情苫,又送征鸿下远滩。 注释: 1. 九日登高眼界宽:在重阳节这天登上高台,视野变得宽广。 2. 菊花才放小金团:菊花刚刚开放,就像小金团一样娇嫩可爱。 3. 毂纹细浪参差水:形容车轮的辐条像细密的波浪,参差不齐地排列在水中。 4. 佛髻青螺大小山
【注释】 群峰合:指山峰相连。 盘陀:山石突立的样子。 又谁:疑问词,意为“谁”。 长松:高大的松树。 【赏析】 《最高楼·题钱元昌山水》是一首咏景小词,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上片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首句写山峰连绵不绝,直插云霄;接着写飞瀑流经其间,形成壮观的自然景观。这两句通过对山峰、瀑布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壮丽。
江南好,明月绿杨梢。 释义: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即在夜晚明亮的月光下,绿色的杨柳树梢上,月光洒满了整个村庄,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月光照在绿色的杨柳树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江南:指今天的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等地。江南水乡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而闻名于世。 茅舍孤灯犹夜织,板桥流水暗生潮。 注释:茅舍: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忆江南·其四》。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江南好,如练暮江清。 注释:江南的景色美好,就像一条白色的绢带一样,暮色中的江水显得格外清澈。 2. 绕屋蒹葭秋露白,对门丘壑晚山明。 注释:屋前屋后长满了芦苇,秋天的露水让它们显得格外洁白;对面山峦在夕阳下显得清晰可见。 3. 闲话豆花棚。 注释:在聊天的时候,可以坐在豆花棚下休息。
【注释】 竹簏:竹制的盒子。 生花:比喻花开得繁盛,如花一样美丽。 小年时:指农历腊月或正月。东风:春天的风,指农历新年。趁闹蛾天气:趁着春暖花开,热闹非凡的时节。 封姨:指宫女。此情知未:这种感情知道吗? 吴绫:一种丝织品,有花纹图案。点金帖翠:用金箔装饰,颜色翠绿。 清唱:唱得清脆悦耳。揭处:指打开门帘。 【译文】 像生花卉,被竹簏装来,多少如花似锦的。 小年时,春风正好,街头热闹非凡
【注释】静坐偶成:静坐时偶然写成的一首诗。一番磨炼一重关,悟到无生心自闲。探得真源何所论,繁枝乱叶尽须删。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以“静坐偶成”为题,表现诗人在静夜独坐,冥思苦想中偶有所得,顿悟人生真谛的情致。首两句是说人生道路充满坎坷,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经受住磨炼的勇气,要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样才能心无所牵,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第三句进一步说明,这种境界不是靠空谈得来的
【注释】 1.柳枝:指垂柳、杨柳一类的柔条。花:即“絮”,柳树的花絮。 2.柔条叶净剩枯杈:形容柳枝上只有光秃秃的枝条,没有绿叶。 3.平桥野渡无人处:平桥和野渡是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往。 4.栖定冲寒数点鸦:几只乌鸦栖息在桥边和渡口。 【赏析】 诗写初冬景色,以“柳”为主人翁,描写它经受严寒侵袭而依然屹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富有情致,意境优美。
【注释】柳枝词:即《杨柳枝》,乐府《横吹曲》旧题。 九月凄凄霜气浑,“九月”指秋季九月。凄凄(cī cī),寒冷而凄清的样子,形容天气的凄凉和寒凉。“霜气浑”,指霜花覆盖了万物,使天地一片白茫茫。 乱飞黄叶又黄昏,“黄叶”指树叶已经变黄,飘落下来。“又”字说明此时已经是秋季。黄昏,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临歧莫唱折杨柳,“临歧”是指到了岔路口,即将分别的地方。“莫唱”是不要唱的意思
柳枝词 八月凉生桂殿秋。冰盘高挂柳梢头。云阶月地知何夕,遮断神仙白玉楼。 注释: 八月:指农历八月。凉生:感到凉意。桂殿:指桂花盛开的宫殿。秋:指秋天。冰盘:比喻高挂在天空的月亮。柳梢头:形容月亮高悬于柳树之上。云阶:指天上的云彩。月地:指地上的月光。知何夕:不知是哪一天。遮断:遮住。神仙白玉楼:指神仙居住的白玉楼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诗作。诗人以“柳枝词”为题
【解析】 本诗是作者在京城过年时写的一首即景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京城春节的景物特点;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表现了京城春节期间特有的气氛。 “十二月来生意含”,意谓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枝头柳条已经萌生嫩芽,开始吐露新绿。生意,生长的意思。 “无边花木待春三”,意思是春天来了,大地回春,到处都充满了生机。无边,没有边际。花木,指各种树木花草。待春三,指等待春天的到来。 “新年有象桃符换
【解析】 题干为“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赏析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中,第一句的意思是:池塘边的草儿正茂盛,想要重续谢庭中的佳篇。又早是:又。第二句的意思是:离愁满载,片帆风顺。千缕柳丝难挽住:柳丝千缕,难以抓住。一枝红杏聊为赆
注释:东亭风景很好,是太史家的旧宅。望去庭院都堆叠着石头,看来没有一棵树不是梅花。这里是烟霞之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东亭的景色,通过描绘庭石和梅花来展现东亭的自然之美。首句写景,二、三句写庭石,四、五句写梅花。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庭石和梅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