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庐山面目殊,丹青临墨费踌躇。
欲将峭石孤松畔,添个东坡笠屐图。
【注释】
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城市。松崖:即松崖道人。披卷:展开卷轴,指作画。庐山面目:指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东坡笠屐:苏轼的笠和鞋。东坡,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赏析】
此诗是作者赠给弟弟的一首七绝。前两句为第一层,写敬亭弟所画之图与苏轼笔下之景不同。后两句为第二层。
首句说:我想象你画的敬亭,山色迥然不同;画时定要费踌躇:因为山势高耸,笔法不易落纸。次句写画家用笔墨描绘敬亭之胜,颇费踌躇,而画成之后,又觉得画得不如意。这是由于敬亭山高云重,难以尽状。第三句写敬亭弟的画技,已臻化境:那孤峰峭石,那苍松劲竹,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第四句写敬亭弟又别出心裁地在画中添上一顶“东坡笠”,一付“东坡屐”,使人感到更亲切、更逼真。诗人对弟画赞不绝口,并希望敬亭弟能将此画流传下来,使世人得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