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凝塞阴气媾,十日淫潦无昏昼。
出门不敢恃油衣,以瓦为之亦复漏。
溜檐方收飞瀑声,悬空忽作倾盆骤。
荒园径合青藓斑,小斋壁染苔纹绣。
我尝爱雨如狂颠,见此何堪双眉绉。
安得女娲炼石手,璺补青天无渗窦。
晚来稍喜霁色新,黑云又向西山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和敬亭苦雨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阴云凝塞阴气媾,十日淫潦无昏昼。
【注释】阴云凝聚,天气压抑;连绵不断的大雨使得白天如同黑夜。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阴云密布、连日暴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闷的氛围。”阴云凝塞”与”十日淫潦”相互呼应,形象地表达了雨水之久和强度之大。”无昏昼”则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扰。出门不敢恃油衣,以瓦为之亦复漏。
【注释】担心被雨水淋湿,即使是穿上用油布制成的衣服也会被淋透;即使是使用瓦制的物品,也难以抵挡大雨的渗透。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连续不断的大雨时的无奈和担忧。”出门不敢恃油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交加中艰难行走的场景,而”以瓦为之亦复漏”则揭示了即使使用了防水措施,也无法完全抵御雨水的侵袭。溜檐方收飞瀑声,悬空忽作倾盆骤。
【注释】雨势减弱,水声渐小,仿佛瀑布声逐渐消失;突然间,大雨如注,如同倾盆而下。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水由强转弱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大雨如注到后来的雨声渐息,再到突然的大雨倾盆,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变幻莫测。”方收”与”忽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雨势的变化过程。荒园径合青藓斑,小斋壁染苔纹绣。
【注释】荒凉的园林中,小径旁长满了青苔;简陋的书房墙壁上,苔藓已经覆盖,如同绣花一般。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对自然景物的影响。青苔斑驳的小径和被苔藓覆盖的墙壁,不仅增添了一份野趣,也反映了雨水对环境的侵蚀作用。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我尝爱雨如狂颠,见此何堪双眉绉。
【注释】我过去非常喜欢雨天,认为雨可以带来自由和清新;然而,面对如此强烈的降雨,我感到无比沮丧和无奈,甚至有些失神。
【赏析】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曾经热爱雨天,认为雨可以洗涤尘埃,带来清新和自由。然而,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时,他感到既惊讶又无奈。这种反差和转变,使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安得女娲炼石手,璺补青天无渗窦。
【注释】如果能找到女娲炼石的手,将天空修补得完美无瑕,那么就没有漏洞可以容纳雨水。
【赏析】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担忧和希望。他想象如果能有神奇的力量来修补天空,那么雨水就无法再进入这个世界,从而保护万物免受雨水的破坏。这种设想虽然美好,但也暴露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无能为力的无奈感。
这首诗通过对连续不断的大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慨和忧虑,以及对于自然美的向往,都通过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