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声残连隔浦。正悲秋、景光难驻。瞢腾一晌,喧阗四作,作铙歌雄句。曼衍不分明,朱霞起、黑风吹去。飘尘渐敛,荒烟欲迷,闻人语、不知处。
说与君、情最苦。似飘摇、小园枯树。帷灯焰短,窗纱雾隔,深鼍更蛙鼓。梦境细沉思,怕真个、报人风雨。狂花易尽,空枝易坠,兰成怎赋。
【注释】
湘江:指湘水。湘水发源于湖南省,流经长沙、衡阳等地,在衡阳附近注入洞庭湖。湘江流域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素来有“潇湘八景”之说。静戊辰:作者的号。闰庵:作者的号。纪梦词:写梦中所见所感的词。玉笛声残:形容笛声悠扬,声音渐渐消逝。连隔浦:两岸相连,隔着江水。正悲秋、景光难驻:秋天来临,景物更显得凄凉。瞢腾(méng téng)一晌:迷迷糊糊地过了很长时间。喧阗(xuān tián)四作:四周嘈杂,喧嚣不已。作铙歌雄句:形容声音洪亮,气势磅礴。曼衍(miǎn yǎn):连绵不断,延续不绝。朱霞:红霞。黑风:暗云。飘荡不定。荒烟:浓重的烟雾。说与君、情最苦:告诉给你,我心中的感情是多么悲伤。似飘摇、小园枯树:就像那在风雨中摇摆的小园中的枯树一样。帷灯焰短:帷幔上的灯火渐渐熄灭了。窗纱雾隔:窗户上的纱帘被雾气笼罩。深鼍(tuó)更蛙鼓:深夜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梦境细沉思:梦中细细回想。怕真个、报人风雨:恐怕真的会给人间带来风雨。狂花易尽:狂风中凋谢的花朵很快会枯萎。空枝易坠:风中摇曳的花枝很容易折断。兰成怎赋:兰成是谁?《离骚》作者屈原的字。
【译文】
湘江的水波声渐渐消失,两岸连接着一片江面。我独自坐在船上,面对秋日萧瑟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忧伤。船舱里的烛火渐渐熄灭了,窗外的烟雾弥漫,夜晚的蛙声此起彼伏。我梦见自己在梦中,细细地回想,恐怕真的会给人间带来风雨。梦中的景色让我想起屈原投江自尽,他孤独地在江心挣扎,最后化为一块巨石。
赏析:
《湘江夜泊图咏》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梦中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向往。
首联写湘江之夜的美丽景色:“玉笛声残连隔浦,正悲秋、景光难驻。”湘江之水波涛滚滚,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近处的江水潺潺流动,发出悦耳的声音。诗人独自坐在船上,面对着这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涌出一股悲凉之感。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然而,他们都已经离开自己,去了远方。诗人心中充满了哀愁和思念。
颔联描绘了船舱内的景象:“瞢腾一晌,喧阗四作,作铙歌雄句。”诗人闭上眼睛,让自己沉浸在这个美妙的梦境中。突然,船舱内传来了一阵喧嚣的声音,仿佛是一支雄壮的战歌在空中回荡。这些声音让诗人感到不安,他害怕这美好的梦境会破灭,于是赶紧睁开眼睛,继续欣赏眼前的美景。
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虑:“曼衍不分明,朱霞起、黑风吹去。飘尘渐敛,荒烟欲迷,闻人语、不知处。”诗人发现眼前的景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周围的一切都在迅速消失。他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却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这种失落和迷茫的感觉让诗人更加痛苦。他渴望能够找到一个人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说与君、情最苦。似飘摇、小园枯树。帷灯焰短,窗纱雾隔,深鼍更蛙鼓。梦境细沉思,怕真个、报人风雨。”诗人决定将自己的心情告诉对方,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痛苦。他想象着对方可能也是一位漂泊在外的人,两人一起分享彼此的痛苦和忧虑。然而,他却发现对方已经不在自己身边,只能在梦中相见。这让诗人更加痛苦。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湘江之夜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湘江的水流、江边的山峦、船上的灯光等都赋予了象征意义。整首诗既有优美的画面,又有深刻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