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蒯通之说韩信,已有鼎足三分之说。其时信已臣汉,义不可背:项羽粗暴无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势不得不一统于群策群力之汉。三分之几,虚兆于汉室方兴之时,而卒成于汉室衰微之际。且高祖以王汉兴,而先主以王汉亡,一能还定三秦,一不能取中原尺寸;若彼苍之造汉,以如是起,以如是止,早有其成局于冥冥之中,遂使当世之人、之事,才谋各别,境界独殊,以迥异于千古。此非天事之最奇者欤?

作演义者,以文章之奇传其事之奇,而且无所事于穿凿,第贯穿其事实,错综其始末,而已无之不奇,此又人事之未经见者也。独是事奇矣,书奇矣,而无有人焉起而评之;即或有人,而使心非锦心、口非绣口,不能一一代古人传其胸臆,则是书亦终与周秦而上、汉唐而下诸演义等,人亦乌乎知其奇而信其奇哉!余尝欲探索其奇以正诸世,会病未果。忽于友人案头,见毛子所评《三国志》之稿,观其笔墨之快、心思之灵,先得我心之同然,因称快者再,而今而后,知「第一才子书」之目,又果在《三国》也。故余序此数言,付毛子授剞之日,弁于简端,使后之阅者,知余与毛子有同心云。

《三国演义》序
昔者蒯通之说韩信,已有鼎足三分之说。其时信已臣汉,义不可背:项羽粗暴无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势不得不一统于群策群力之汉。三分之几,虚兆于汉室方兴之时,而卒成于汉室衰微之际。且高祖以王汉兴,而先主以王汉亡,一能还定三秦,一不能取中原尺寸;若彼苍之造汉,以如是起,以如是止,早有其成局于冥冥之中,遂使当世之人、之事,才谋各别,境界独殊,以迥异于千古。此非天事之最奇者欤?
作演义者,以文章之奇传其事之奇,而且无所事于穿凿,第贯穿其事实,错综其始末,而已无之不奇,此又人事之未经见者也。独是事奇矣,书奇矣,而无有人焉起而评之;即或有人,而使心非锦心、口非绣口,不能一一代古人传其胸臆,则是书亦终与周秦而上、汉唐而下诸演义等,人亦乌乎知其奇而信其奇哉!余尝欲探索其奇以正诸世,会病未果。忽于友人案头,见毛子所评《三国志》之稿,观其笔墨之快、心思之灵,先得我心之同然,因称快者再,而今而后,知「第一才子书」之目,又果在《三国》也。故余序此数言,付毛子授剞之日,弁于简端,使后之阅者,知余与毛子有同心云。

注释:

  1. 蒯通(Kuai Tong):中国古代著名策士和辩士,为韩信出谋划策,帮助他取得胜利。
  2. 汉:此处指汉朝,西汉的延续。
  3. 范增(Fan Zeng):项羽的主要谋士,曾建议项羽采纳项燕的提议进攻秦国,但项羽未能采纳。
  4. 刘邦(Liu Bang):即后来的汉高祖。
  5. 刘皇叔(Liu Wangzhu):刘备的字,这里特指刘备。
  6. 张飞(Zhang Fei):刘备的部下,以勇猛著称。
  7. 赵云(Zhao Yun):蜀汉名将,以忠勇闻名。
  8. 曹魏:魏国的简称,指曹操建立的政权。
  9. 孙吴:孙权领导的政权,历史上称为东吴。
  10. 周朝:指西周。
  11. 秦汉(Qin Han):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西汉初期的汉王朝。
  12. 高祖(Gong Zizhu):即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13. 王汉:建立汉朝。

赏析:

本文通过叙述历史人物如韩信、项羽、刘邦、张飞等人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的赞赏之情。作者认为《三国演义》不仅仅是讲述英雄豪杰的故事,更是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传奇色彩。同时,文章也指出了《三国演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物刻画不够深入,故事过于夸张等。最后,作者表示自己对于探索《三国演义》中隐藏的奇思妙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