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崗
诗句: 读《三国志》法,读《三国》胜读《西游记》。《西游》捏造妖魔之事,诞而不经,不若《三国》实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也。且《西游》好处,《三国》已皆有之。如哑泉、黑泉之类,何异子母河、落胎泉之奇。朵思大王、木鹿大王之类,何异牛魔、鹿力、金角、银角之号?伏波显圣,山神指迷之类,何异南海观音之救?只一卷汉相南征记,便抵得一部《西游记》矣。至于前而镇国寺,后而玉泉山,或目视戒刀,脱离火厄,或望空一语
诗歌:读《三国志》法 先叙刘焉,早为取西川伏下一笔 - 关键词: 刘焉, 刘璋, 西川 - 注释: 《三国志》在叙述刘备的故事之前,先提及刘焉,这为后来刘璋占据西川埋下伏笔。这种叙事技巧使得读者能够预见到未来的历史发展,增加了叙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著着于数十著之前,而其应在数十著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 - 关键词: 播种, 弈棋, 布局 -
诗句:读《三国志》法 译文:研究《三国志》的方法。 关键词注释:《三国志》——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由陈寿所著,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赏析:这句诗表明了作者对《三国志》这本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过对书中叙事方法的解读,作者认为《三国志》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一本能够补充、调整、渲染前后文的妙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诗句:如吕布取曹豹之女 译文
《三国志》逐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 读《三国志》法: 若论三国开基之主,人尽知为刘备、孙权、曹操也,而不知其间各有不同。备与操皆自我身而创业,而孙权则籍父兄之力,其不同者一。 译文 - 如果谈论三国时期开国君主的话,人们普遍认为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但是并不知道他们各有不同。刘备和曹操都是靠自己的创业,而孙权则是依靠父兄的力量,他们之间的区别有一处。 注释 - 刘备 (Bì Jiān)
诗句: 读《三国志》法 译文: 阅读《三国志》的方法。 注释: 1. "读" - 阅读或阅读。 2. "《三国志》" - 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志,通常指《三国志》一书。 3. "法" - 方法、方式。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三国志》的阅读方法的探讨。它指出了《三国志》在叙事结构上的独到之处,即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三国的历史事件按顺序罗列,而是通过精心的组织和编排
读《三国志》法 《三国》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杜少陵诗曰:「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此言世事之不可测也。《三国》之文,亦犹是尔。本是何进谋诛宦官,却弄出宦官杀何进,则一变;本是吕布助丁原,却弄出吕布杀丁原,则一变;本是董卓结吕布,却弄出吕布杀董卓,则一变;本是陈宫释曹操,却弄出陈宫欲杀曹操,则一变;陈宫未杀曹操,反弄出曹操杀陈官,则一变;本是王允不赦傕、汜,却弄出傕、汜杀王允
诗句 读《三国志》法, 译文 阅读《三国志》的方法: 注释 1. 《三国志》:指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的小说。 2. 法:方法,此处指阅读这部历史小说的方法或技巧。 赏析 在阅读《三国志》时,作者强调了其独特的结构与叙事方式,这种结构与叙事方式不仅让《三国志》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同时也体现了罗贯中对于历史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的理解。首先
诗句:读《三国志》法 译文:阅读《三国志》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注释: - 《三国志》:这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作者为北宋的陈寿。这本书详细记述了汉末至晋初这一时间段内,魏、蜀、吴三个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 读:《三国志》的方法或技巧。 赏析: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格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三国志》法,读《三国志》之法,先从诗起。 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 中山靖王之后,鲁恭王之后,各镇诸侯是何人,刘备将遇诸葛亮,先遇司马徽诸人,诸葛亮历事两朝,又又有徐庶、庞统。赵云先事公孙瓒,黄忠先事韩玄,马超先事张鲁,法正、严颜先事刘璋,而后皆归刘备:备其主也,公孙瓒、韩玄、张鲁、刘璋是宾也。 太史慈先事刘繇,后归孙策,甘宁先事黄祖,后归孙权,张辽先事吕布
``` 读《三国志》法 三国之有三绝,固已。然吾自三绝而外,更遍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乎?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贾诩、步骘、虞翻、顾雍、张昭者乎?问有武功将略迈等越伦,如张飞、赵云、黄忠、严颜、张辽、徐晃、徐盛、朱桓者乎?问有冲锋陷阵骁锐莫当,如马超、马岱、关兴、张苞、许褚、典韦、张合、夏侯惇、黄盖、周泰、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