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如首回以十常侍为起,而末回有刘禅之宠中贵以结之,又有孙皓之宠中贵以双结之,此一大照应也。又如首回以黄巾妖术为起,而末回有刘禅之信师婆以结之,又有孙皓之信师婆以双结之,此一大照应也。照应既在首尾,而中间百馀回之内若无有与前后相关合者,则不成章法矣。于是有伏完之托黄门寄书、孙亮之察黄门盗蜜以关合前后,又有李傕之喜女巫、张鲁之用左道以关合前后。凡若此者,皆天造地设,以成全篇之结构者也。然犹不止此也,作者之意,自宦官、妖术而外,尤重在严诛乱臣贼子,以自附于《春秋》之义,故书中多录讨贼之忠,纪弑君之恶。而首篇之末,则终之以张飞之勃然欲杀董卓;末篇之末,则终之以孙皓之隐然欲杀贾充。由此观之,虽曰演义,直可继麟经而无愧耳。
诗句
读《三国志》法,
译文
阅读《三国志》的方法:
注释
- 《三国志》:指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的小说。
- 法:方法,此处指阅读这部历史小说的方法或技巧。
赏析
在阅读《三国志》时,作者强调了其独特的结构与叙事方式,这种结构与叙事方式不仅让《三国志》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同时也体现了罗贯中对于历史的严谨态度和深刻的理解。首先,书中的“大照应”策略是其一大特色。例如,从黄巾之乱到蜀汉的建立,再到吴国的灭亡,每一段落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各种人物和事件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线索。其次,书中对于奸臣乱政的描写也是其一大亮点。如曹操的篡权、司马懿的野心等,这些描述都展现了罗贯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批判,使得《三国志》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书中对于忠义与奸邪的区分也是其一大特点。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刻画,如张飞的勇猛、关羽的忠义等,罗贯中成功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总的来说,《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对历史的一次精彩再现,更是他对于人性、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