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书,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其对之法,有正对者,有反对者,有一卷之中自为对者,有隔数十卷而遥为对者。如昭烈则自幼便大,曹操则自幼便奸。张飞则一味性急,何进则一味性慢。议温明是董卓无君,杀丁原是吕布无父。袁绍磐河之战,胜败无常;孙坚岘山之役,生死不测。马腾勤王室而无功,不失为忠;曹操报父雠而不果,不得为孝。袁绍起马步三军而复回,是力可战而不断;昭烈擒王、刘二将而复纵,是势不敌而从权。孔融荐祢衡,是《缁衣》之好;祢衡骂曹操,是《巷伯》之心。昭烈遇德操,是无意相遭;单福过新野,是有心来谒。曹丕苦逼生曹植,是同气戈矛;昭烈痛哭死关公,是异姓骨肉。火熄上方谷,是司马之数当生;灯灭五丈原,是诸葛之命当死。诸如此类,或正对,或反对,皆一回之中而自为对者也。如以国戚害国戚,则有何进;以国戚荐国戚,则有伏完。李肃说吕布,则以智济其恶;王允说吕布,则以巧行其忠。张飞失徐州,则以饮酒误事;吕布陷下邳,则以禁酒受殃。关公饮鲁肃之酒,是一片神威;羊祜饮陆抗之酒,是一团和气。孔明不杀孟获,是仁者之宽;司马懿必杀公孙渊,是奸雄之刻。关公义释曹操,是报其德于前;翼德义释严颜,是收其用于后。武侯不用子午谷之计,是慎谋以图全;邓艾不惧阴平岭之危,是行险以徼幸。曹操有病,陈琳一骂便好;王郎无病,孔明一骂便亡。孙夫人好甲兵,是女中丈夫;司马懿受巾帼,是男中女子。八日而取上庸,则以速而神;百日而取襄平,则以迟而胜。孔明屯田渭滨,是进取主谋,姜维屯田沓中,是退避之计。曹操受汉之九锡,是操之不臣;孙权受魏之九锡,是权之不君。曹操射鹿,义乖于君臣;曹丕射鹿,情动于母子。杨仪、魏延,相争于班师之日;邓艾、钟会,相忌在用兵之时。姜维欲继孔明之志,人事逆乎天心;杜预能承羊祜之谋,天时应乎人力。诸如此类,或正对,或反对,皆不在一回之中,而遥相为对者也。诚于此较量而比观焉,岂不足快读古之胸,而长尚论之识!
诗句:读《三国志》法
译文:阅读《三国志》的方法/技巧。
关键词注释:
- 《三国志》:这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三国时期的历史书籍,作者为北宋的陈寿。这本书详细记述了汉末至晋初这一时间段内,魏、蜀、吴三个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
- 读:《三国志》的方法或技巧。
赏析: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格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阅读《三国志》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还能从中领悟到许多关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智慧。例如,书中对曹操的评价就非常独特,认为他既有奸雄之才,也有忠臣之节,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其他的人物和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的智谋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内容。总的来说,阅读《三国志》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