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有三绝,固已。然吾自三绝而外,更遍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乎?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贾诩、步骘、虞翻、顾雍、张昭者乎?问有武功将略迈等越伦,如张飞、赵云、黄忠、严颜、张辽、徐晃、徐盛、朱桓者乎?问有冲锋陷阵骁锐莫当,如马超、马岱、关兴、张苞、许褚、典韦、张合、夏侯惇、黄盖、周泰、甘宁、太史慈、丁奉者乎?问有两才相当、两贤相遇,如姜维、邓艾之智勇悉敌,羊祜、陆抗之从容互镇者乎?至于道学则马融、郑玄,文藻则蔡邕、王粲,颖捷则曹植、杨修,蚤慧则诸葛恪、钟会,应对则秦宓、张松,舌辩则李恢、阚泽,不辱君命则赵咨、邓芝,飞书驰檄则陈琳、阮瑀,治烦理剧则蒋琬、董允,扬誉蜚声则马良、荀爽,好古则杜预,博物则张华,求之别籍,俱未易一一见也。乃若知贤则有司马徽之哲,励操则有管宁之高,隐居则有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之逸,忤奸则有孔融之正,触邪则有赵彦之直,斥恶则有祢衡之豪,骂贼则有吉平之壮,殉国则有董承、伏完之贤,捐生则有耿纪、韦晃之节。子死于父,则有刘谌、关平之孝;臣死于君,则有诸葛瞻、诸葛尚之忠;部曲死于主帅,则有赵累、周仓之义。其他早计如田丰,苦口如王累,矢贞如沮授,不屈如张任,轻财笃友如鲁肃,事主不二心如诸葛瑾,不畏强御如陈泰,视死如归如王经,独存介性如司马孚,炳炳磷磷,照耀史册。殆举前之丰沛三杰、商山四皓、云台诸将、富春客星,后之瀛洲学士、麟阁功臣、杯酒节度、柴市宰相,分见于各朝之千百年者,奔合辎凑于三国之一时,岂非人才一大都会哉!入邓林而选名材,游玄圃而见积玉,收不胜收,接不暇接,吾于《三国》有观止之叹矣。

”`
读《三国志》法
三国之有三绝,固已。然吾自三绝而外,更遍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乎?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料人料事,如郭嘉、程昱、荀彧、贾诩、步骘、虞翻、顾雍、张昭者乎?问有武功将略迈等越伦,如张飞、赵云、黄忠、严颜、张辽、徐晃、徐盛、朱桓者乎?问有冲锋陷阵骁锐莫当,如马超、马岱、关兴、张苞、许褚、典韦、张合、夏侯惇、黄盖、周泰、甘宁、太史慈、丁奉者乎?问有两才相当、两贤相遇,如姜维、邓艾之智勇悉敌,羊祜、陆抗之从容互镇者乎?至于道学则马融、郑玄,文藻则蔡邕、王粲,颖捷则曹植、杨修,蚤慧则诸葛恪、钟会,应对则秦宓、张松,舌辩则李恢、阚泽,不辱君命则赵咨、邓芝,飞书驰檄则陈琳、阮瑀,治烦理剧则蒋琬、董允,扬誉蜚声则马良、荀爽,好古则杜预,博物则张华。求之别籍,俱未易一一见也。
然而入邓林而选名材,游玄圃而见积玉,收不胜收,接不暇接,吾于《三国》有观止之叹矣。

注释:

  • 西晋:指中国历史上的西晋时期。
  • 史学家陈寿:即陈寿,西晋时期的历史学家。
  • 纪传体:一种古代史书体裁,特点是将人物生平事迹按年代顺序编排在传记中。
  •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 前四史:通常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这四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经典。
  • 魏、蜀汉、东吴:指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吴国)。
  • 运筹帷幄:原意是指在军帐之中谋划战略。形容善于策划和指挥军队。
  • 司马徽:指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徽。
  • 管宁:三国时期著名僧人,隐居于深山之中,以高尚品德著称。
  • 崔州平:三国时期隐士,以高洁闻名。
  • 孟公威:三国时期隐士,以高风亮节著称。
  • 孔融: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正直著称。
  • 赵彦:三国时期人物,以其忠诚和勇敢闻名。
  • 祢衡:三国时期著名文人,以傲骨和才华著称。
  • 吉平:三国时期人物,以其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 董承:三国时期人物,与曹操关系密切,为曹魏建立立下功勋。
  • 傅干:三国时期人物,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 陈泰:三国时期人物,以坚毅和忠诚著称。
  • 司马孚:三国时期人物,以其稳重和忠诚著称。
  • 司马光:南宋史学家,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译文:《三国志》作为中国史学的瑰宝,承载了无数的历史记忆。它不仅记载了三国时期的纷繁世事,而且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和杰出人物。从运筹帷幄的智者,到战场上英勇无畏的将领;从深藏功与名的隐士,到忠肝义胆的忠臣——书中无不存在着令人钦佩的身影。每一篇章都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著作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