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者,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而一才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度。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听荀彧勤王之说,而自比周文,则有似乎忠;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不追关公以全其志,则有似乎义。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过之;桓温不能识王猛,而操之知人过之。李林甫虽能制禄山,不如操之击乌桓于塞外;韩侂胄虽能贬秦桧,不若操之讨董卓于生前。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欲篡晋: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有此三奇,乃前后史之所绝无者。故读遍诸史,而愈不得不喜读《三国志》也。
《读三国志法》是毛宗岗在《三国志》的批注中提到的三国时代三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以下是逐句释义:
- 诸葛孔明: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其智略被赞为“智绝”。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如七擒孟获、木牛流马等奇策,还在内政上也显示出超凡的组织与规划能力。他的治国理念,如谨慎而坚定的用人策略,也体现了他对政治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一生,无论是在草庐中隐居,还是在乱世中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毅力。
- 关云长:关羽被誉为“义绝”,其忠诚和勇武是无人能及的。他在曹操营下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展现了他无畏的个人勇气和对主公刘备的绝对忠诚。关羽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被塑造为武圣,象征着正义与勇敢的象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民间,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尊敬,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不朽的英雄形象。
- 曹操:曹操以其奸雄的形象著称,他的智谋和手段足以吸引并驾驭人才。他能够听取荀彧的建议,改变袁术的行为以顺应时势,不杀陈琳以显示宽容,这些做法都展示了他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同时,曹操在对待敌对势力的态度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决断力,如在击败袁绍后,他并未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了保存实力,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毛宗岗通过《读三国志法》,为我们揭示了诸葛亮、关羽和曹操三人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内展示了非凡的成就和影响力。这不仅是对三国时期历史的一次精彩回顾,也是对中国历代优秀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