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三国开基之主,人尽知为刘备、孙权、曹操也,而不知其间各有不同。备与操皆自我身而创业,而孙权则籍父兄之力,其不同者一。备与权皆及身而为帝,而操则不自为而待之于其子孙,其不同者二。三国之称帝也,惟魏独早,而蜀则称帝于曹操已死、曹丕已立之馀,吴则称帝于刘备已死、刘禅已立之后,其不同者三。三国之相持也,吴为蜀之邻,魏为蜀之雠;蜀与吴有和有战,而蜀与魏则有战无和;吴与蜀则和多于战,吴与魏则战多于和,其不同者四。三国之传也,蜀止二世,魏则自丕及奂凡五主,吴则自权及皓凡四主,其不同者五。三国之亡也,吴居其后,而蜀先之,魏次之。魏则见夺于其臣,吴、蜀则见并于其敌,其不同者六。不宁惟是,策之与权,则兄终而弟及;丕之与植,则舍弟而立兄;备之与禅,则父为帝而子为虏;操之与丕,则父为臣而子为君:可谓参差错落,变化无方者矣。今之不善画者,虽使绘两人,亦必彼此同貌。今之不善歌者,即使唱两调,亦必前后同声。文之合掌,往往类是。古人本无雷同之事,而今人好为雷同之文。则何不取余所批《三国志》而读之?

《三国志》逐句释义与译文

诗句

读《三国志》法:
若论三国开基之主,人尽知为刘备、孙权、曹操也,而不知其间各有不同。备与操皆自我身而创业,而孙权则籍父兄之力,其不同者一。

译文

  • 如果谈论三国时期开国君主的话,人们普遍认为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但是并不知道他们各有不同。刘备和曹操都是靠自己的创业,而孙权则是依靠父兄的力量,他们之间的区别有一处。

注释

  • 刘备 (Bì Jiān)、孙权(Wǔ Zhèng)、曹操(Cáo Gào):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刘备和曹操都通过自身努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孙权则依靠父兄的帮助。

诗句

备与权皆及身而为帝,而操则不自为而待之于其子孙,其不同者二:
备与权皆及身而为帝,而操则不自为而待之于其子孙,其不同者二。

译文

  • 刘备和孙权都在自己生前成为皇帝,而曹操则没有亲自建立自己的帝国,而是将其留给他的子孙。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二点不同。

注释

  • 刘备(Liú Bì)和孙权(Wǔ Zhèng):三国时期的著名君主。
  • 曹操(Cáo Gào):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句

三国之称帝也,惟魏独早,而蜀则称帝于曹操已死、曹丕已立之馀,吴则称帝于刘备已死、刘禅已立之后,其不同者三:
三国之称帝也,惟魏独早,而蜀则称帝于曹操已死、曹丕已立之馀,吴则称帝于刘备已死、刘禅已立之后,其不同者三。

译文

  • 三国中只有魏国最先称帝,而蜀国则是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之前称帝,吴国则是在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之后称帝。这三点是他们之间的第三点不同。

注释:

  • 三国(Guó Sān):指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一时期。
  • 曹操(Cáo Gào):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诗句

三国之相持也,吴为蜀之邻,魏为蜀之雠;蜀与吴有和有战,而蜀与魏则有战无和;吴与蜀则和多于战,吴与魏则战多于和,其不同者四:
三国之相持也,吴为蜀之邻,魏为蜀之雠;蜀与吴有和有战,而蜀与魏则有战无和;吴与蜀则和多于战,吴与魏则战多于和,其不同者四。

译文

  • 三国时期彼此争斗,吴国和蜀国相邻,魏国是蜀国的仇敌;蜀国和吴国有战争也有和平,而蜀国和魏国只有战争没有和解;吴国和蜀国的关系中和平次数多于战争,吴国和魏国的战争次数多于和平。这四个不同点体现了他们的策略差异。

注释:

  • 三国:指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一时期。
  • 蜀国:指三国中后期由刘备建立的国家。
  • 魏国:指由曹操建立的国家。
  • 吴国:指三国中后期由孙权建立的国家。

诗句

今之不善画者,虽使绘两人,亦必彼此同貌。今之不善歌者,即使唱两调,亦必前后同声。文之合掌,往往类是:
今之不善画者,虽使绘两人,亦必彼此同貌;今之不善歌者,即使唱两调,亦必前后同声。文之合掌,往往类是。古人本无雷同之事,而今人好为雷同之文。则何不取余所批《三国志》而读之?

译文:

  • 现今那些不擅长绘画的人,尽管绘制两个人物的画作,也会让他们看起来一模一样。同样,那些不擅长歌唱的人,即使唱两首歌,也会让它们听起来相同。文学作品中的相似现象也比比皆是,古人从未有过类似的事,而现在的人们却喜欢做这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选择阅读我的批注《三国志》来学习呢?

注释:

  • 今之不善画者:指的是不熟悉绘画技巧的作者。
  • 今之不善歌者:指的是不会唱歌或唱歌技巧不佳的作者。
  • 古人本无雷同之事:古人从未有过相同的事情发生。
  • 今人好为雷同之文:现在人们经常模仿别人的作品,就像文章中雷同一样。
  • 取余所批:即选取我批注的内容进行阅读。
  • 读史观天下:《三国志》解读是一本历史书籍。
  • 《三国志》:指《三国志》一书。
  • “原汤化原食”:比喻完全吸收和理解书中内容。
  • 陈寿撰《三国志》:指陈寿撰写的《三国志》。陈寿是西晋史学家,该书成书于280年。
  •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代史书的总称,其中“前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