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如将叙桃园兄弟三人,先叙黄巾兄弟三人: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将叙中山靖王之后,先叙鲁恭王之后:中山靖王其主也,鲁恭王其宾也。将叙何进,先叙陈蕃、窦武:何进其主也,陈蕃、窦武其宾也。叙刘、关、张及曹操、孙坚之出色,并叙各镇诸侯之无用:刘备、曹操、孙坚其主也,各镇诸侯其宾也。刘备将遇诸葛亮,而先遇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诸人:诸葛亮其主也,司马徽诸人其宾也。诸葛亮历事两朝,乃又有先来即去之徐庶、晚来先死之庞统:诸葛亮其主也,而徐庶、庞统又其宾也。赵云先事公孙瓒,黄忠先事韩玄,马超先事张鲁,法正、严颜先事刘璋,而后皆归刘备:备其主也,公孙瓒、韩玄、张鲁、刘璋其宾也。太史慈先事刘繇,后归孙策,甘宁先事黄祖,后归孙权;张辽先事吕布,徐晃先事杨奉,张合先事袁绍,贾诩先事李傕、张绣,而后皆归曹操:孙、曹其主也,刘繇、黄祖、吕布、杨奉等诸人其宾也。代汉当涂之谶,本应在魏,而袁公路谬以自许:魏其主也,袁公路其宾也。三马同槽之梦,本应在司马氏,而曹操误以为马腾父子:司马氏其主也,马腾父子其宾也。受禅台之说,李肃以赚董卓,而曹丕即真焉,司马炎又即真焉:曹丕,司马炎其主也,董卓其宾也。且不独人有宾主也,地亦有之。献帝自洛阳迁长安,又自长安迁洛阳,而终乃迁于于许昌:许昌其主也,长安、洛阳皆宾也。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荆州其主也,徐州其宾也。及得两川,而复失荆州:两川其主也,而荆州又其宾也。孔明将北伐中原,而先南定蛮方,意不在蛮方而在中原:中原其主也,蛮方其宾也。抑不独地有宾主也,物亦有之。李儒持鸩酒、短刀、白练以贻帝辩:鸩酒其主也,短刀、白练其宾也。许田打围,将叙曹操射鹿,先叙玄德射兔:鹿其主也,兔其宾也。赤壁鏖兵,将叙孔明借风,先叙孔明借箭:风其主也,箭其宾也。董承受玉带,陪之以锦袍:带其主也,袍其宾也。关公拜受赤兔马,而陪之以金印、红袍诸赐:马其主也,金印等其宾也。曹操掘地得铜雀,而陪之以玉龙、金凤:雀其主也,龙、凤其宾也。诸如此类,不可悉数。善读是书者,可于此悟文章宾主之法。
《三国》一书,有以宾衬主之妙。《三国志》法,读《三国志》之法,先从诗起。
桃园其主也,黄巾其宾也。
中山靖王之后,鲁恭王之后,各镇诸侯是何人,刘备将遇诸葛亮,先遇司马徽诸人,诸葛亮历事两朝,又又有徐庶、庞统。赵云先事公孙瓒,黄忠先事韩玄,马超先事张鲁,法正、严颜先事刘璋,而后皆归刘备:备其主也,公孙瓒、韩玄、张鲁、刘璋是宾也。
太史慈先事刘繇,后归孙策,甘宁先事黄祖,后归孙权,张辽先事吕布,徐晃先事杨奉,张合先事袁绍,贾诩先事李傕、张绣,而后皆归曹操:孙、曹其主也,刘繇、黄祖、吕布、杨奉等诸人是宾也。
代汉当涂之谶,本应在魏,而袁公路谬以自许。三马同槽之梦,本应在司马氏,而曹操误以为马腾父子。受禅台之说,李肃以赚董卓,而曹丕即真焉,司马炎又即真焉。且不独人有宾主也,地亦有之。献帝自洛阳迁长安,又自长安迁洛阳,而终乃迁于于许昌。
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及得两川,而复失荆州。孔明将北伐中原,而先南定蛮方意不在蛮方而在中原。抑不独地有宾主也,物亦有之。李儒持鸩酒、短刀、白练以贻帝辩。许田打围,将叙曹操射鹿,先叙玄德射兔:鹿其主也,兔其宾也。赤壁鏖兵,将叙孔明借风,先叙孔明借箭:风其主也,箭其宾也。董承受玉带,陪之以锦袍。关公拜受赤兔马,而陪之以金印红袍诸赐:马其主也,金印等其宾也。曹操掘地得铜雀,而陪之以玉龙金凤:雀其主也,龙、凤其宾也。诸如此类,不可悉数。善读是书者,可于此悟文章宾主之法。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修订版)》作者从最新的认知角度对《三国演义》的诗词分析,引申,与小说的叙事艺术完美结合;多种批评方法的运用,打开了广阔的历史视野,学术性与可读性在书中水乳交融。郑铁生编著的《三国演义诗词鉴赏》集学术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兼顾了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既让读者通过诗词增进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理解,又为研究者提供了学术探讨的台阶。
《三国演义》中诗词的来源约有五种情形:一是小说原作者所创作,二是唐宋诸朝诗人的作品,三是来自宋元戏剧讲史,四是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作品,五是毛宗岗在删改评点时所创作的,来源复杂,作者众多。这些诗词为《三国演义》增添了更多的文学色彩,成为小说的一大亮点。
《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从类型上分为三大类:卷首诗,卷末诗,卷中诗。卷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这首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慷慨悲壮、荡气回肠,与《三国演义》小说的主题十分吻合。其中“浪花淘尽英雄”一句象征着小说里诸多英雄人物如海里的浪花一般纷飞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