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这首诗是《声律启蒙·下卷·十二侵》,作者是清代诗人黄叔琳。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一、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第一段:
关键词: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
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
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
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
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译文:
我对着你,你的眼也看着我,就像弹奏的锦瑟和吹弹的瑶琴互相辉映。
早晨我耕耘田地,傍晚我在寒冷的湖边垂钓;晚上我吹奏着长笛,夜晚则听到秋天的捣衣声。
松树郁郁葱葱,竹林茂密幽深,正如孟子和曾参一样,有着深厚的道德修养。
秦始皇亲自击打瓦缶,虞舜皇帝自己弹奏琴弦,都展现了他们高尚的艺术情操。
三度推荐卞和发现美玉而流泪,四次知道杨震坚决不接受贿赂。
寂静的秋日,庭院中叶子在霜的打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鲜艳。
深沉的夜晚,砌花伴随着月亮缓缓移动,显得格外清新宁静。
2. 第二段:
关键词: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
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
曾点瑟,戴逵琴
璞玉对浑金
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
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
译文:
前面的是过去,后面的是未来,野兽和山禽是大自然的伙伴。
犍牛和母马,一个水浅一个水深,象征着不同的生活环境。
曾点弹奏瑟,戴逵演奏琴,都是古代有名的音乐家。
美丽的玉石和纯金,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艳丽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着色彩,浓密的柳树投下了一片阴影。
如果天旱就及时修剪树枝,如果天气炎热就敞开衣襟享受清凉。
3. 第三段:
关键词:
丝对竹,剑对琴
素志对丹心
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
子罕玉,不疑金
往古对来今
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
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
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译文:
用丝线编织竹子,用剑弹奏琴弦,这就是君子的品格与志向。
我有很多烦恼,只有通过饮酒来缓解忧愁;而那些威猛如虎的人则发出咆哮的啸声,如同龙在吟唱。
子罕发现了一块宝玉,而不怀疑金子的价值,这是古人对于真诚的崇尚。
古代的历史像一条河流一样流淌不息,从古到今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冬天寒冷的时候,人们会吹响竹管乐器以应节气;干旱的时候,人们会祈求神灵降雨。
子规是神鸟,它的叫声可以预示帝王的命运;而孔雀是一种鸟类,却常常被人们当作宠物饲养。
屈原投江自尽,每个船只都会争先恐后地在江上绑上粽子以防屈原;每年的七月七夕节,牛郎和织女渡河相会时,每家每户都在屋顶上挂满了五彩的线团。
赏析:
黄叔琳的《声律启蒙·下卷·十二侵》是一首充满古典气息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述,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道德和艺术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