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千对百,两对三,地北对天南。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千对一百”,即1000对100。其中“地北对天南”是古代的一种对仗方式,指方位词“北”与“南”相对。

赏析:这首诗的第二句采用了这种对仗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数字和方位的理解。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特点。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教的殿堂对道教的洞府”,即佛寺和道观。其中“道院对禅庵”也是古代的一种对仗方式,指道教的寺院和禅宗的寺庙相对。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佛教和道教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宗教建筑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山泼黛,水浮蓝,雪岭对云潭。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上覆盖着黑色的山色,水面上漂浮着蓝色的色彩”,即形容山的颜色如黑色,水的倒影如蓝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形象语言来表达情感的特点。

凤飞方翙翙,虎视已眈眈。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凤凰展翅飞翔时声音悠扬,老虎瞪大眼睛准备攻击时显得凶猛”。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读书人的窗下时常吟诵诗文,宴席上的酒客常常畅饮”。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文人墨客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天牧场上长满了白色的草,牧人们赶着牛羊回家;春天桑林里长满了绿色的桑叶,农家妇女们开始养蚕”。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不同季节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性和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细节来展现场景特点的创作手法。

将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对联需要有合适的内容,好的德行需要有足够的恩惠”。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对联创作中的对仗原则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注重文采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创作理念。

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权衡和尺度是用来衡量事物的标准,雪寺和云庵是用来比喻高远境界的地方”。
赏析:这句诗通过使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衡量事物和追求高远境界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比喻和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技巧。

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安邑出产的红枣和洞庭湖产的柑橘都是美味的食物,值得骄傲并且没有羞愧”。
赏析:这句诗通过列举两种地方特产,展示了古代人对于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擅长运用地域特色来增加作品趣味性的特色。

魏征能直谏,王衍善清谈。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魏徵能够直言进谏,王衍善于谈论而不做实事”。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行为特点,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历史典故来丰富人物形象的创作手法。

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紫色的梨子摘下来是从北方山里来的,红色的荔枝是从南方海边传来的”。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不同地区特产的获取方式,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地理知识来丰富表达内容的特点。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赶走鸡不是君子应该做的,只是每个月可以有一次机会;养猴子是山公的智慧,只要三天就可以得到一次回报”。
赏析:这句诗通过讲述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智慧选择,展现了古代人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传达深刻道理的创作手法。

中对外,北对南,贝母对宜男。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中间向外对南北方向”,即中间部分向外扩展。其中“贝母对宜男”是古代的一种对仗方式,指植物的名称“贝母”与“宜男”(一种水果)相对。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中间向外和南北方向这两种方向性的概念,展现了古代人对于空间方位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空间概念来增加表达深度的创作技巧。

移山对浚井,谏苦对言甘。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挖山填河是艰难的工程,劝谏君主听取忠言是甜蜜的事业”。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两种看似矛盾但实际上相互关联的工作——挖山填河和劝谏君主——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的创作风格。

千取百,二为三,魏尚对周堪。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千取百,二成为三,魏尚可以比作周堪”。
赏析:这句诗通过运用古代的计数方法“千对百,二为三”,展示了古代数学的计算规则。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来增加表达准确性的创作技巧。

海门翻夕浪,山市拥晴岚。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海水的门户翻涌着夜晚的波浪,山间市镇笼罩着晴朗的雾气”。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海上的景色和山间的市镇,展现了古代人们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增加作品意境的创作手法。

新缔直投公子纻,旧交犹脱馆人骖。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新的契约直接交付给公子的衣服,老交情还像当初一样脱掉仆人的马具”。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新旧关系的转换,展现了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生活细节来表达人物感情和性格的创作手法。

文达淹通,已咏冰兮寒过水;永和博雅,可知青者胜于蓝。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文达学识渊博,他咏颂的冰比寒水更清凉;永和博学多才,他知道青色胜过蓝色”。
赏析:这句诗通过引用两个典故——“咏冰”和“青胜于蓝”——来赞美文达的智慧和永和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内涵的创作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