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吉祥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

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诗的原文:能令公少年行

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吉祥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

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翻译与注释

  • 能令公少年行:这一句是诗人对某人年轻时期行为的赞美,”能令”意为能够或可以,”公”指某位年轻的朋友或同伴,”少年行”即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或行走于世。
  • 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描述的是一个和尚在黎明时分敲钟,然后穿上袈裟开始一天的修行。这里的“东僧”和“西僧”指的是东方和西方的僧人,而“一杵钟”则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
  •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这里表达了对于年轻人所经历的困难和烦恼的同情,并提出了疑问,这些困扰是否可以通过修行或其他方式来解决。
  • 吉祥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提到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和五十三参(佛教术语,指修行者在佛道上的五十三次考验)。这两句可能表示通过佛法修行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 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尽管在世间的缘分可能尚未完全实现,但来世可以在兜率宫(佛教中的净土之一)得到更好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轻僧人的生活状态和他对未来的期待。首句“能令公少年行”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轻僧人行为的认可和赞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东、西两处僧人的活动,展现了一种宁静而专注的修行态度。最后两句通过询问和表达,传达了对佛法和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朴素而富有哲理,既表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