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以为龙自天来,虎凭风至,势必山倾地坼,井堙木刊矣。而乃望见兜鍪,陈平冠玉;再瞻谈笑,子晋神仙。三军无鸡犬之惊,千里有壶浆之献。气吞魏武,避猘儿之锋;表奏汉皇,迎许昌之驾。盖不逾年而大勋集矣。不图天意佳兵,三分已定;丹徒逐鹿,一矢相遗。剑出匣以沙埋,日东升而云掩。天实为之,非偶然也。

夫汉家之火德方衰,妖谶之黄龙已死。王如创业,美矣君哉。然观其绝公路之手书,宣昭大义;问刘繇之儿子,缱绻平生。虽神勇之非常,偏深情之若揭。就使请隧周室,谋鼎晖台,必非操、莽之奸邪,终见高、光之磊落也。而说者谓坐竟垂堂,勇忘重闭,未免粗同项羽,死类诸樊。不知伏弩军门,亦伤刘季;深追铜马,几失萧王。成败论人,古今同慨。彼齐武王之沉鸷,晋悼公之雍容,俱未轻身,亦无永岁,抑有何也?

《祭吴桓王庙文》是一篇创作于公元1742年的骈体文,出自《小仓山房外集》,由清代的袁枚所作。此文是袁枚在27岁时为祭祀三国东吴长沙桓王 孙策所写的祭文。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逐句释义:

  1. 百姓以为龙自天来:百姓认为孙权就像从天而降的神龙,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希望。

  2. 虎凭风至:比喻孙权的英明和果断,如同狂风中的猛虎一般,势不可挡。

  3. 势必山倾地坼:孙权的决策和行动,必将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山河破碎。

  4. 井堙木刊矣:暗示了孙权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困苦,如同被废弃的井和被砍伐的树木一样。

  5. 望见兜鍪:指的是孙权戴头盔的形象,象征着他的威严和军事才能。

  6. 陈平冠玉:形容孙权的外貌和气质都像汉代的名臣陈平那样,高贵而典雅。

  7. 再瞻谈笑:孙权与人交谈时的轻松愉快,显示出他的智慧和魅力。

  8. 子晋神仙:比喻孙权的才华非凡,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9. 三军无鸡犬之惊:形容孙权统治下的社会稳定,没有战争和混乱。

  10. 千里有壶浆之献:表示孙权的仁德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戴,人们争相前来投奔。

  11. 气吞魏武:赞扬孙权的勇气和力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12. 避猘儿之锋:孙权能够避开敌人的锋芒,保护自己的安全。

  13. 表奏汉皇:孙权向汉朝皇帝报告自己的功绩,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支持。

  14. 迎许昌之驾:指孙权迎接汉朝的使者,表明自己忠于汉朝的态度。

  15. 不逾年而大勋集矣:表示孙权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6. 不图天意佳兵:孙权没有想到自己会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和尊重。

  17. 三分已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孙权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员。

  18. 丹徒逐鹿,一矢相遗:比喻孙权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能够轻易击败敌人。

  19. 剑出匣以沙埋:形容孙权的勇猛无敌,如同宝剑出鞘,无人能敌。

  20. 日东升而云掩:暗示孙权的统治如同太阳升起,光芒四射,遮蔽了一切黑暗。

  21. 天实为之,非偶然也:强调孙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的原因。

  22. 夫汉家之火德方衰:指出汉朝的气运正在衰落,孙权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23. 妖谶之黄龙已死:暗示孙权的统治结束了汉朝的神话时代,开始了自己的时代。

  24. 王如创业,美矣君哉:赞扬孙权开创事业的伟大,是值得尊敬的君主。

  25. 然观其绝公路之手书:形容孙权的书信充满威严和自信,显示了他的政治手腕。

  26. 宣昭大义:赞扬孙权弘扬正义,提倡道德的行为。

  27. 问刘繇之儿子:暗示孙权关心百姓的生活,关注民生问题。

  28. 缱绻平生:形容孙权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朋友和家人一样。

  29. 虽神勇之非常:虽然孙权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才能,但仍然保持着深情和体贴。

  30. 偏深情之若揭:表示孙权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如同揭开了心门。

  31. 就使请隧周室:意味着孙权愿意接受周朝的赏赐和封赏,表现出他的谦卑和诚意。

  32. 谋鼎晖台:暗示孙权的政治野心和抱负,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王朝。

  33. 必非操、莽之奸邪:表明孙权并不是曹操和王莽那样的奸诈邪恶之人。

  34. 终见高、光之磊落也:赞扬孙权最终能够像古代贤人一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

通过对这篇《祭吴桓王庙文》的逐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作者丰富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还能深入理解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