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者庙貌虽颓,风云自在。端坐悒悒,郎君之神采珊然;秋草茫茫,讨逆之旌旗可想。三吴士女,皆王之遗民;六代云山,皆王之陈迹。守土官袁枚,幼读史书,掩卷生慕。来瞻祠宇,雪涕沾襟。难从隔代以执鞭,误欲升堂而拜母。修下士天台之表,寄将军帐下之儿。愿安泰历之坛,永锡编氓之福。勿孤普淖,鉴此丹诚。呜呼!千载论交,王识少年之令尹;九原若作,吾从总角之英雄!
【注释】祭吴桓王庙文:祭祀吴桓王(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的庙。今者:现在。虽颓:虽然破败。风云:指形势。端坐:端正地坐着。悒悒:忧闷的样子。郎君: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称呼。神采:精神风貌。珊然:形容风采清高。秋草茫茫:满目萧条的秋草。讨逆之旌旗可想:想象那讨伐暴乱的旗帜。三吴:泛指江浙一带。王之遗民:指当地百姓是吴桓王的后代。云山:指山川之美。陈迹:遗留下来的痕迹。守土官:地方长官。袁枚:字子才,清代诗人。天台:古地名,在今浙江天台县。下士:地位较低的人。表:上奏皇帝的表章。将军帐下之儿:指吴桓王的部下。安泰历之坛:指祈求天下太平。编氓:平民。普淖:水名,这里指代江水。鉴此丹诚:请接受我这一片赤诚之心。王识少年之令尹:比喻像吴桓王一样见识过人的年轻官员。九原:墓地。若作:如同要来。吾从:我愿跟随。总角:幼年。英雄:年轻的有志之士。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任地方官职期间,他在祭吴桓王庙文中提到自己“掩卷生慕”,“难从隔代以执鞭”,表明他对于吴桓王以及吴国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想要追随先贤、为国为民的决心。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够打动人心,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