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重耆儒,香山雅集,洛社幽栖,林下陶潜,尚有政声流浙水;
仙乡留硕望,张恽文章,臧刘经术,膝前怀祖,更饶勋业震寰瀛。
【注释】
圣代:指盛世。重:重视。耆儒:年高有学问的人。幽栖:隐居。林下:指在山林中隐居。陶潜:晋代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文章。政声流浙水:指陶渊明的政绩流传于浙水流域。仙乡: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硕望:高远的声望。张恽: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张衡、王允之侄,字孟章,少以文才知名。臧刘经术:指东汉名士严光(字子陵)和刘秀(字伯升)。二人都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但都隐居山泽不仕。膝前:形容父母对子女十分关爱。祖:指祖父。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与友人盛康联相唱和之作。诗中赞美了三位历史人物:一位是陶渊明,另一位是张恽,最后一位便是严光。
首联“圣代重耆儒,香山雅集,洛社幽栖”,赞扬的是唐朝盛世中的一些老儒生。唐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们尊孔崇道,提倡儒学,因此出现了一批博学多才的老儒生,他们受到朝廷的重视和礼遇。“香山”是指唐代的诗人李邕,他的官位很高,名声很响;“雅集”则指的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所。“洛社幽栖”则是说这些人喜欢到洛阳郊外隐居,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颔联“林下陶潜,尚有政声流浙水;仙乡留硕望,张恽文章,臧刘经术。”进一步赞颂了这些老儒生的政治成就和文化贡献。这里的“政声”指的是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而“硕望”则是对那些有卓越才能、德行高尚人士的尊称。张恽是东汉末年的学者,他的文章很有名气;臧刘经术则是东汉时期两位有名的思想家,他们的学说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
颈联“膝前怀祖,更饶勋业震寰瀛”,则表达了作者对先人敬仰的情感。这里所说的“膝前”指的是自己的父亲或祖父,他们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也是自己最尊敬的长辈。“怀祖”则是指怀念祖先,继承祖辈的遗志和事业。“勋业震寰瀛”则是指先人的功勋和业绩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
尾联“仙乡留硕望,张恽文章,臧刘经术,膝前怀祖,更饶勋业震寰瀛”再次强调了这些先人的功绩和声誉。他们不仅在政治方面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他们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后代子孙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