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扬大地,名动强邻,百战立功勋,并世幸联袍泽谊;
帝失虎臣,人怀骁将,六军挥涕泣,高秋忍听鼓鼙声。

【注释】

挽马玉昆联:这是对马玉昆的挽词。玉昆是明代名将,字孟振,号云台山人,山西大同人,以骁勇善战闻名于当时。

威扬:声势显赫。

百战:打了无数次战斗。

立功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并世:同时代的人。

幸联:幸运地成为同盟。

袍泽:指同袍、战友。

谊:友谊、情谊。

帝失虎臣:皇帝失去了像老虎一样勇猛的大臣。

人怀骁将:人们怀念像英勇的将军一样的骁将。骁将:勇猛的将领。

六军:古代称禁军为六军。

挥涕泣:泪洒如雨。

忍听鼓鼙声:忍受着战鼓雷鸣的声音。鼓鼙声:战鼓的声音。

【赏析】

全诗通过赞美马玉昆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其忠诚与勇敢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不幸去世的哀伤与惋惜。

首句“威扬大地”,描绘了马玉昆声势显赫、声名远播的形象;次句“名动强邻”,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威望与影响力。这两句共同构成了对马玉昆英勇形象的概括性描述。

第三句“百战立功勋”直接点明马玉昆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事实。这一事实不仅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第四句“并世幸联袍泽谊”,则进一步强调了马玉昆与同辈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袍泽之谊不仅是对他们之间亲密关系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们共同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精神的赞扬。

第五句“帝失虎臣”,则是对马玉昆不幸去世的哀悼之辞。皇帝失去了这样的猛将,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里既体现了皇帝对马玉昆的极高评价,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认可。

第六句“人怀骁将”,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马玉昆的怀念之情。他们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尊敬,更是对他所代表的那种英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结尾两句“六军挥涕泣,高秋忍听鼓鼙声”,则通过描绘士兵们在听到战鼓声时的悲伤与无奈的情感,进一步突出了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与无情。这里的“高秋”指的是深秋时节,此时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而士兵们却要忍受着战鼓的轰鸣声,这无疑增添了一份悲凉与沉重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马玉昆生前英勇事迹的赞美,以及对他不幸去世的哀悼,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种英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与无情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