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哨勇同行,幸免头颅葬冀北;
半文钱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

【注释】

吴大澄:清朝大臣,字天章,号瞿昙;江苏甘泉人。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八哨勇:指清军八旗中的骁勇之士。

冀北:地名,位于今河北境内。

半文钱:比喻微薄的金钱,意指钱财不足。

江东:指江东六郡(今安徽、浙江一带)。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诗的开头“八哨勇同行,幸免头颅葬冀北”两句,用八哨勇这一历史典故,来讽刺那些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封建官僚和地方军阀。他们仗恃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剥削,却往往自相残杀,甚至为了争夺地盘而互相残杀,造成极大的灾难。“八哨勇”一词,既指当时清军中骁勇善战的士卒,又暗喻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残杀、祸害百姓的帮凶。“八哨勇”同“八王之乱”一样,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所以这里用来讽刺那些在国家政治上搞分裂、破坏统一的反动分子,也暗喻当时的统治者。

后两句“半文钱不值,有何面目见江东”,是讽刺那些身居高位、贪得无厌的腐败官吏。他们虽然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但却把人民的血汗当作自己的肥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然而,这些腐败分子却常常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架势,装出一副清廉的样子。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是贪婪无比、卑鄙无耻的。因此,即使他们的权势再大,财富再多,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丑恶。最后,作者以“半文钱不值”的诗句,来揭露这些人的虚伪面目。“何面目见江东”一句,更是将他们与江东地区人民之间的鸿沟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痛心疾首。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集团的腐朽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后人传颂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