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总朝纲,溯当年节钺宣猷,声望比富欧韩范;
归田娱暮景,看后起芝兰挺秀,科名媲轼辙郊祁。
【注释】
①挽:挽词。祖同:人名,这里指一位名叫姚祖同的人。联:诗词对句。
②节钺: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仪仗斧钱。这里借指朝廷重权。
③富欧、韩范:唐代文学家韩愈与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皆以文学见长,后人并称他们为“欧韩”。
④芝兰:比喻人品高洁。
⑤科名: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泛指官宦或学识。
⑥轼辙郊祁:苏轼(苏子瞻)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才出众,为人正直,后人为纪念他,在杭州西湖边建有一座“苏堤”。“郊祁”即郊祀之礼,古代天子祭祀天地和祖先,也称为郊。郊祀礼中有祭先帝的仪式,后来便用“郊祁”来代指先王或祖宗。苏轼曾为杭州太守,治理西湖有功,因此人们便以“郊祁”称赞他的功德。
【赏析】
此诗为挽词。作者追忆了昔日朝廷中一位德政兼备的贤臣,同时勉励后辈要效法前贤,努力进取,以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对先贤功业的追念,赞颂其政绩;第二部分抒发对后辈的期许与劝勉。
起句“执法总朝纲,溯当年节钺宣猷,声望比富欧韩范”,点明题旨,开宗明义。“执法总朝纲”四字,表明这位官员执掌国家大权。接着回顾他当年在朝廷上执法严明、办事公正、功绩卓著,其声望足以与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如唐代的“欧(阳)韩(愈)”“范(仲淹)”相媲美。这四句诗,概括地勾画出了这位先贤的主要业绩。其中“节钺”一词,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奉命出征,临行时受到刘备赠送的“一军师印”和“前后羽葆”等物,以示宠信之意。这里的“节钺”,就是“羽葆”的别称。后来,“节钺”就成了朝廷授予大臣的仪仗斧钱的代称。
“归田娱暮景,看后起芝兰挺秀,科名媲轼辙郊祁”,转入第二层,由追思先贤的业绩转而抒写对后辈的期望。意思是说,现在他已经归隐田园,享尽了晚年的欢乐,可是仍有人在后辈中出类拔萃,才华横溢,他们的功名可与古人相匹敌,犹如“郊祁”一般。“看后起芝兰挺秀”一句中的“芝兰”,是指香草,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质高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仍有人能继承先贤的遗志,继续努力,发扬光大。
从诗意来看,作者对这位先贤十分崇敬,对他的业绩十分赞赏,因而在诗中多次提到他的名字和事迹。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去的回忆上,而是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希望后辈们能够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这种思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它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崇高的理想。
这首诗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既表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又抒发了鼓励后辈奋发向上的愿望。特别是结尾两句中的“芝兰”、“郊祁”两词,寓意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