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出房,幸亏得白头发秀士;
何尝中式,倒做了黑耳朵举人。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堂联
并未出房,幸亏得白头发秀士;
何尝中式,倒做了黑耳朵举人。

我们逐句进行解析:

  1. 并未出房:“并没有从房子里面出来”或“没有走出房门”。这里的“房”指的是古代的房屋或官署。
  2. 幸亏得:“幸好得到了”或“幸运的是”。这里的“幸”表示“幸运”,“得”是动词,意为“得到”。
  3. 白头发:“白色的头发”,形容年老或有学识的人。
  4. 秀士:“有学问的人”,这里指代那些读书人或学者。
  5. 何尝中式:“怎么曾中过举人(科举考试中了秀才、进士等)呢?”中的“中式”指的是参加科举考试并中选。
  6. 倒成了:“反而变成了”,表示一种意外或转折的情况。
  7. 黑耳朵:“黑色的耳朵”,这里可能暗指某人因某种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誉或地位。
  8. 举人:“科举时代称乡试第一名称举人,第二、第三名称贡士”,在这里指的是因为某个原因而成为举人的人。

我们根据这些解读来给出这首诗的译文:

堂联
没有真正离开过那扇门(即官署),幸亏有那位白发秀士(有学问的人);
哪里会真的中过秀才(科举考试中了秀才)、举人(科举时代称乡试第一名称举人,第二、第三名称贡士)呢?反而变成了(失去原有声誉或地位)黑耳朵举人(因某种原因而成为举人的人)。

我们来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命运变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没有真正离开过那个官署(即家门或官府),同时也庆幸自己有一位有学问的(白发秀士)朋友。而后两句则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主人公并没有真正中过秀才(科举考试中了秀才)、举人(科举时代称乡试第一名称举人,第二、第三名称贡士),反而成了一个失去原有声誉或地位的黑耳朵举人。这种反转和转折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评价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