嵚崎楚客,窈窕吴侬。
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
卖剑买琴,斗瓦输铜,银针玉薤芝泥封。
秦汉密,齐梁工,祛经梵刻著录重。
千番百轴光态熊,奇许相借错许攻。
应客有元鹤,惊人无白骢。
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高谭俊辨皆沈雄。
公等休矣吾方慵,天凉忽报芦花浓。
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矣胡麻饛,门前钓榜催词筒。
余方左抽豪、右按谱,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
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
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
秋肌出钏,凉珑松梦,不堕少年烦恼丛。
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吉羊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
莲邦纵使绿未通,它生且生兜率宫。
这首诗是辛巳年(1481)诗人在吴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能令公少年行
“能令”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能使人年轻、保持青春的药物或方法。
“公”指的是诗人自己,这里用“公”来指代诗人自己。
嵚崎楚客,窈窕吴侬
“嵚崎”是指山势陡峭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性格刚直倔强。
“楚客”通常用来指代楚国的人,但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泛指南方或者水乡地区的文人墨客。
“窈窕”是指女子美丽、温柔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吴侬(吴地的女子)的柔美。
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
“敲门借书者”和“探碑学拓者”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行为,他们喜欢去图书馆借阅书籍,也喜欢在野外寻找碑文进行拓印。
“钓翁”和“溪僮”分别是钓鱼的老人和在溪边劳作的小男孩,他们都是古代社会的普通劳动者。
卖剑买琴,斗瓦输铜,银针玉薤芝泥封
这句话描绘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他们经常通过买卖物品来进行文化交流,同时也追求高雅的艺术享受。
“斗瓦输铜”中的斗和瓦是古代计量单位,输铜则是古代的货币之一。这里的“斗瓦输铜”可能是指文人之间的交易行为,或者是文人对于某种物品的追求。
“银针玉薤芝泥封”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其中“银针”可能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或艺术品,“玉薤”是一种美丽的植物,“芝泥封”则是一种珍贵的封泥。
秦汉密,齐梁工,祛经梵刻著录重
这里提到了秦汉和齐梁时期的书法技艺,以及佛教经文的梵刻艺术。这些技艺在当时是非常精湛的,而且对于后来的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千番百轴光态熊,奇许相借错许攻
这句话描述了古代文人对于书画作品的喜爱,他们经常会互相借阅、交换作品,甚至有时候会为了一幅画而争执不休。
应客有元鹤,惊人无白骢
这句话描绘了古代文人的豪迈气概,他们喜欢结交朋友,并且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元鹤”和“白骢”都是古代的吉祥物,分别代表着长寿和纯洁。这里的“元鹤”可能指的是文人的品格,“白骢”则是指文人的性格。
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
这句话描绘了文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生活,他们在山水之间徜徉,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相思相访”中的相思可能是指友情深厚,而探访则是指文人之间的交流。这里的“溪凹与谷中”则是指文人隐居的地方,可能是一处幽静的山林或湖边。
“采茶采药”则是古代文人常做的活动,他们善于采集药材和制作茶叶。
高谭俊辨皆沈雄
这句话描述了古代文人的辩论才华,他们的言辞犀利、见解深刻,能够让人折服。
天凉忽报芦花浓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当天气变凉时,芦苇花盛开,一片金黄。
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矣胡麻饛
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色,七十二座山峰被丹霞染红,成熟的紫蟹在湖中游动。
门前钓榜催词筒
这句话描绘了文人在门前钓鱼的场景,可能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或是等待朋友的到来。
“钓榜”可能是指悬挂在门前的鱼竿或是其他钓鱼工具。而“词筒”则是指用来记录诗词的工具。
余方左抽豪、右按谱,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挥舞着手中的笔墨,高声吟唱的情景。这里的“余方左抽豪、右按谱”可能是指诗人正在书写或绘画,而“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则是指诗人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婉转而悠扬。
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站在芦花飘荡的风中,仰望天空的景象。这里的“云卷空”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多变,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情景。这里的“料理书灯红”,可能是指诗人在家中点起了一盏明亮的灯笼,照亮了整个房间。而“茶烟欲散颓鬟浓”,则是指茶烟袅袅升起,使得诗人的发髻显得更加浓密。
秋肌出钏,凉珑松梦,不堕少年烦恼丛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时候,肌肤如玉,头发如松梦般轻盈,不会受到少年时期的烦恼所困扰。
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后,从梦中醒来的情景。这里的“东僧西僧一杵钟”可能是指寺庙中僧人敲打晨钟的声音,而“披衣起展华严筒”则是指诗人起床后开始学习佛教经典的情景。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时期所遭遇的困境感到无奈和悲伤,但他相信佛法的力量可以帮助他消除这些困扰。这里的“噫嚱”可能是一种叹息声,表示诗人对年轻时期不幸的感慨。
吉羊解脱文殊童,着我五十三参中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这里的“吉羊解脱文殊童”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吉祥之物或象征,而“着我五十三参中”则是指诗人已经经历了五十三次的修行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