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咸从我十日游,遇管城子于虎丘。
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

【注释】:

阿咸从我十日游,遇管城子于虎丘。

阿咸:即韩愈,字退之,号昌黎。

十日游:指在苏州游览十日。

遇管城子:管城子即《管子》一书的作者,名晏婴,春秋时齐国人。

“遇”字有遇到、碰到之意;这里用“遇”字,是说诗人与晏婴邂逅相遇。

遇管城子于虎丘:意思是说诗人与管城子相逢于苏州的虎丘山。

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

有笔可橐:意谓有笔可随身携带。

橐:古代装物用的皮囊。

不可投:意谓不能用笔去向别人献媚讨好。

簪笔致身公与侯:意谓用笔来取得功名富贵。

簪:把笔插在头上。

致:得到、获得之意。

公:对君主的美称。

侯:封建时代高级官员或诸侯的称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此诗以记叙自己游苏州虎丘的故事为线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怀。

开头两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十日游”,表明了时间之长,“虎丘”,表明了地点,“阿咸”、“管城子”,表明了所遇见的人物。“十日游”,表现了诗人对苏州风光的陶醉;“遇管城子”两句,既表明了诗人与管城子的邂逅相遇,又表现了诗人对于管城子才华的赞赏和仰慕之情。

中间两句写诗人与管城子相会的情事。前一句写两人相会的情况,后一句则是写相会的目的。这两句写得含蓄而委婉。诗人在虎丘山上与管城子相遇,并一起欣赏虎丘风景,这本身就很使人高兴。但诗人并没有直说自己多么高兴,而是用“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两句加以烘托。“有笔可橐”,是说明诗人有笔,可以用来记载所见所闻;“不可投”,是说不能随意地把它送给别人,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它的价值;“簪笔致身”,意谓用笔来取功名富贵。这四句的意思是:我们既然有笔可以记录所见所闻,就不能随便地将它送给别人,应该用来取功名富贵。“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这两句话是全诗的关键。

“遇管城子于虎丘”一句,不仅交代了自己与管城子相遇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而且使诗的意境更加完整丰富。

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志向。前一句是对管城子说的,意思是说管城子既然有才华,就应该像管仲一样辅佐君主;后一句则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笔,就应该用来记录所见所闻;如果不用笔来记录见闻,那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因此不应该随便地把笔送给别人。这样,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管城子才华的赞赏和仰慕之情,又表明了诗人自己要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但是内容充实,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