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镜中,被一片花光围住;
霜华秋后,看四山岚翠飞来。
【注释】
四照:指日光。
秋后霜华(花):秋天的晚霞。
岚:山间的云雾。
飞来:飘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观赏晚霞和山间云霭时的感受。诗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人影镜中,被一片花光围住;
霜华秋后,看四山岚翠飞来。
【注释】
四照:指日光。
秋后霜华(花):秋天的晚霞。
岚:山间的云雾。
飞来:飘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初秋时节观赏晚霞和山间云霭时的感受。诗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老树秋阴村路黯,残霞岭表夕阳红”意思是:村路上老树笼罩着一片秋阴,夕阳映红了山岭尽头的地方。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手法。 “人盘绝磴出云背,鸟堕寒烟没雨中”意思是:人攀上陡峭的山路从云端中飞驰而过,鸟儿落入冷雾弥漫的雨中不见了。这里运用的手法是动静结合,写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诗句释义: 1. 第一句:“败枥铜声瘦,危崖铁色高。” - “败枥铜声瘦”形容老马在衰老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如同破旧的铁器,低沉而有节奏。 - “危崖铁色高”则描绘了山崖之陡峭,颜色如铁般深沉且显得高耸。 2. 第二句:“防秋千里志,顾影十年劳。” - “防秋千里志”意味着这匹马有远大的志向,它被用来进行边境的巡视,保护边疆的安全。 - “顾影十年劳”则反映了这匹马默默无闻地为边防服役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赏析“雪夜”一诗。 本题中
夜泊 系缆北风劲,五更荒岸舟。 戍楼孤角语,残腊异乡愁。 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 窅然万物静,而我独何求? 注释: - 系缆北风劲:把船缆系好(“系”),北风强劲(“劲”)。 - 五更荒岸舟:在寒冷的五更时分,停泊在荒凉的河岸上。 - 戍楼孤角语:守卫的烽火楼上传来孤独的号角声。 - 残腊异乡愁:残年的腊月(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他身处异地,心生忧愁。 - 月晕山如睡:月亮出现的时候
秋日郊外 注释: - 寒山草犹绿:指的是在深秋时节,尽管天气已经转冷,但山上的草丛仍然保持着绿色。 - 长薄树全昏:指的是树叶已经全部落下,树木看起来非常昏暗。 - 鸿雁迟乡信:鸿雁是一种候鸟,它们每年秋天都会迁徙到南方过冬,所以人们常常通过鸿雁的飞行来了解家乡的消息。 - 牛羊识远村:指的是牛羊能够辨认出远处的村庄,可能是因为它们对环境比较熟悉。 - 边风挟沙起:指的是边疆地区的风比较大
病起 萧斋卧病久,起来听寒蝉。 伫立空阶上,远看暮树边。 万山迎落日,一鸟堕孤烟。 秋雨园林好,携筇感逝川。 注释: - 萧斋:指冷清的书房或书斋。 - 卧病久:长期卧床不起。 - 起来听寒蝉:起床后听到寒蝉的声音。 - 伫立:长时间站立。 - 空阶上:空旷的台阶上。 - 遥看:从远处看去。 - 暮树边:傍晚的树林旁。 - 万山:形容山非常多。 - 落日:太阳落山。 - 一鸟堕孤烟
诗句解析: 1. 一骑龙沙道路开,王庭风雨会群才。 - “龙沙”通常指沙漠地区,这里特指边塞之地。 - “道路开”意味着开辟了通向边疆的道路或通道。 - “王庭”可能指的是帝王所在地,也可能是借代边疆之地。 - “风雨会群才”形容有才华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困难时期共同面对挑战。 2. 笔携上国文光去,剑带单于颈血来。 - “上国”指中原或京城,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国家。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马上作》。下面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 马上作 少有驰驱志, 愁看髀肉生。 一鞭冲暮霭, 积雪乱微晴。 冻雀迎风堕, 馋狼尾客行。 休论羁泊苦, 马亦困长征。 译文: 年少的时候就有了驰骋疆场的雄心壮志, 但如今只能看着自己的大腿上的肌肉日渐增加。 一鞭挥出,穿过傍晚的云霭, 却看到雪花打散了天空中那点微弱的阳光。 冻僵的小鸟迎着风坠落, 饥饿的狼尾随着客人行走。
秋夜 何来风万壑,城北涌惊涛。 众籁当秋爽,孤吟入夜豪。 寒中鸡口噤,雨背雁声高。 无梦欲忘晓,诗肠转桔槔。 注释: - 何来风万壑,城北涌惊涛。 - 万壑:形容山沟、山谷多,风声大。 - 城北:此处指城北的地势。 - 涌:像波浪一样。 - 惊涛:形容水声很大,就像被惊动的波涛。 - 此句描述秋风从万壑吹来,声音巨大,如同城北的惊涛骇浪。 - 众籁当秋爽,孤吟入夜豪。 - 籁
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 其一 作赋豪情脱帻投,不关王粲感登楼。 烟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长天落日浮。 白塔无俦飞鸟迥,苍梧有泪断碑愁。 惊心梁苑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 注释: ①作赋:即写诗。脱帻:古代的一种礼帽,脱下来表示敬意。 ②王粲: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为荆州牧刘表做事,后被征召至京,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故流寓荆州,写下《登楼赋》抒发怀乡之情。 ③烟消
【解析】 集句,即摘引诗句或文言成语、词句。“集句”联是唐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大意为:你看着那些如梦如幻的景象而陶醉,上天为何要这样让你沉醉呢?在那个时候到处都是这样的情景,人们也有自己的言语啊!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首七言律诗。 【答案】 释义: 你看着那些像幻景一样的景象而陶醉
注释:解字九千三百,是说王羲之解字的功夫非常深。坐席五十余重,形容其书法造诣高深。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诗。首句“解字九千三百”,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王羲之对文字的理解程度。第二句“坐席五十余重”,则形象地描绘了王羲之书法的精湛,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如同五十层叠起的席子,层层相叠,层层相承。整首诗以赞颂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主旨
【注释】 双戟,指两把长戟。单刀,指一柄长刀。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人称葛玄子,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镇江市句容区)人,著有《抱朴子》。“双戟”和“单刀”,比喻黄凤岐的文武才能。 所谓粗块大脔,奄有陈亮之文:所谓粗糙的石块和大块的肉。指陈亮的文章。“粗块大脔”形容文章写得雄健有力;“奄有”,占有;“陈亮”宋代文学家,字同甫,号白石,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
【注释】 壁联:指用对仗工整的诗句来装饰墙壁。云声:云彩的声音。雁天夕:傍晚时分的雁群。雨梦蚁堂秋:蚂蚁聚成一团在秋天的雨中,好像做梦一般。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以“夜”为时间状语,写出了“雁天”之景;第二句写情,以“秋”为时间状语,写出了“蚁堂”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对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包括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景物特征等,然后指出技巧、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鸠妇雨添三月翠”一句中“鸠妇”指杜鹃,“三月翠”指杜鹃花。这句的意思是:春雨滋润着三月的杜鹃花。“鼠姑风裹一亭香”一句中,“鼠姑”指桂花,“风裹”指风吹动桂花树。这句的意思是:秋风送来一阵桂香
【译文】 家无儋石:没有一石(容量单位)粮食的积蓄。 气雄万夫:气概豪壮,可以压倒万人。 【注释】 寓斋联:作者自题对联。 儋石:指数量极多,形容富有。 气雄:气势雄伟。 万夫:指众多的人。 赏析: “家无儋石”出自《论语·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家无儋石,尊无媚言。”意谓没有多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