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赀待王录事,少米惠乞李大夫。
分人以财今巳罕,称贷保任古有诸。
诗人多穷乃往例,四壁萧然了无计。
雅宜山色难疗饥,下策区区凭约契。
谁其借者袁与之,白银五十无零奇。
万息二千一岁率,货殖之传宁吾欺。
年月日子纸尾压,岁暮责偿应不乏。
生平耻食豪家鲭,此来却费山人押。
风流寸楮偶流传,笔法圆劲针裹绵。
好事嗟赏归与赵,评估一字直十千。
褚先生客马少游,乞我作诗述其由。
岁将暮矣我亦愁,有台逃责招我不。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王雅宜是唐代诗人王建的妻子,她曾以一纸借银券换取丈夫在四川成都的官职。这首诗即描绘了她当时的艰难处境以及后来的富贵生活。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草堂赀待王录事:在草堂(指王建的家)等待王录事(王雅宜的丈夫,当时为成都县尉),说明他当时在等待妻子的到来。
  2. 少米惠乞李大夫:向李大夫(可能是王雅宜的公公,即李师道)请求赐给一些大米。
  3. 分人以财今巳罕:将财物分给别人,现在已经很难了。
  4. 称贷保任古有诸:古代也有通过借贷保证信用的例子。
  5. 诗人多穷乃往例:因为诗人大多贫穷,所以过去就有借钱的惯例。
  6. 四壁萧然了无计:四周墙壁萧条,没有其他的办法。
  7. 雅宜山色难疗饥:王雅宜虽然有山色可望,但难以填饱肚子。
  8. 下策区区凭约契:采取最坏的策略,只是凭借契约来借钱。
  9. 谁其借者袁与之:是谁愿意借钱给我?
  10. 白银五十无零奇:借给的银子是五十两,且没有多余的零钱。
  11. 万息二千一岁率:每年可以获得一万利息,一年可以得到两千元的本金。
  12. 货殖之传宁吾欺:这已经是商品经济中的流传规则了,我对此并不感到欺骗。

13-21句:描述了王雅宜从贫困到富有的生活转变过程。

  • 年月日子纸尾压:在纸上印上年月日和纸尾。
  • 岁暮责偿应不乏:到了年底时,应该不会缺乏偿还的责任。
  • 生平耻食豪家鲭:我一生都厌恶豪门贵族的饭菜。
  • 此来却费山人押:这次来成都,却要花费山人的抵押品。
  • 风流寸楮偶流传:偶尔流传下来的纸片,都是风华绝代之物。
  • 笔法圆劲针裹绵:书写的笔法圆滑有力,就像用针刺裹着棉花一样。
  • 好事嗟赏归与赵:那些赞赏的人都归附于赵氏,也就是指王雅宜的娘家。
  • 评估一字直十千:评估一个字的价值,就是价值十分之千。
  • 褚先生客马少游:褚先生(可能是指王建的好友褚遂良),他的客人马少游曾经请求写诗。
  • 有台逃责招我不:我有一座小房子可以躲避责任,你不用找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感慨。

  • 岁将暮矣我亦愁:岁月即将结束时,我也感到忧愁。
  • 有台逃责招我不: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逃避责任,我不会去求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