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无良方,要取纤啬善。
不见东家翁,起富百千贯。
幼小历辛勤,到老脚犹健。
儿孙渐颓惰,蚤眠起常晚。
婚嫁选高门,烦费不知限。
产分食指多,岁率恐无羡。
乃逸侮父母,空使识者叹。
【注释】
①治生:治理生计。②要取:必须。③纤啬(sè):吝啬。④东家翁:指邻居的富人。⑤起富:致富。⑥历辛勤:经历艰辛劳苦。⑦到老:直到老年。⑧足:双关,既指脚力强健,又指财富。⑨蚤眠:早睡。⑩婚嫁:婚姻。⑪烦费:耗费。⑫食指:指代子孙后代。⑬产分:指分家。⑭羡:余裕。⑮乃逸:放纵。⑯使:让。⑰识者:有智慧的人。⑱叹:感叹。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贫富悬殊、歌颂勤劳节俭的民歌。诗中通过一个富有人家和穷苦人家的对比,反映了农民在封建社会里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那种不屈的精神。
第一句:“治生无良方”,是说治家没有好的方法。“良方”在这里指一种方法或者办法。作者用“治生”一词,概括了一个人的全部生活。
第二三句:“要取纤啬善”,是说必须采取吝啬、贪婪的手段来维持家庭。这里所说的“纤啬”是指吝啬,“善”即善于吝啬。
第四五句:“不见东家翁,起富百千贯。”是说我们只见邻居的富人发了财,而自己却连本带利地输光了。“百千”形容钱财很多,“贯”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这里指钱。
第六七句:“幼小历辛勤,到老脚犹健。”是说从小开始劳动,年老的时候脚还健朗。这两句说明这个富人虽然积累了很多钱财,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懒惰,而是一直过着辛苦的生活。
第八九十句:“儿孙渐颓惰,蚤眠起常晚。”是说子孙们渐渐变得懒散,早上起来也总是晚于别人。这两句说明这个富人虽然没有积累很多财富,但是他们却有着勤劳节俭的家庭传统。
十一二句:这是诗人对富人生活的讽刺和批判。他认为这些富人只知道追求金钱和享受,而忽略了家庭的和睦和子孙的成长。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支持。
十三四句:“婚嫁选高门,烦费不知限。”是说富人在选择妻子时总是选择高贵人家的女子,而花费的钱财却不知道有多少。这里的“烦费”指的是花费钱财的意思。
十五六句:“产分食指多,岁率恐无羡。”是说由于家庭人口众多,所以分配给每个子女的财产也就多了。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每年的收入都不够使用。这里的“羡”是指多余的意思。
最后一七八句:“乃逸侮父母,空使识者叹。”是说这些富人只顾自己的享乐,却不尊重父母,这种行为让人感到惋惜和痛心。这里的“识者”指的是有智慧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看清事实真相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富人和小户人家的不同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和他们那种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对农民的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