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叶后,政柄归尚书。
置相不选贤,亶取容默徒。
流汗妇参语,偻背吏夹扶。
扶阳与防乡,酝藉称通儒。
恩泽列彻侯,促娖保位俱。
威福自臣作,履霜慎厥初。
居摄颂功德,后来奚足诛。
【注释】
- 读汉书:指阅读《汉书》,这是一本由班固编撰的古代史书。
- 汉中叶:指的是东汉末年,汉朝的政治中心逐渐南迁至长江以南,称为“汉中”。
- 尚书:汉朝时期负责处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要官员之一。
- 置相:设置宰相。
- 亶(dǎn):仅仅,只。
- 容默徒:指那些不善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 扶阳与防乡:指扶持阳光和防御阴暗,形容治理国家要有光明磊落的态度。
- 酝藉(yùn jí):宽厚含蓄,有文雅风度。
- 通儒:精通儒家学说的学者。
- 恩泽列彻侯:指皇帝给予功臣封赐的爵位和土地。
- 促娖(jǐ):整理整顿。保位俱:保住自己的地位。
- 履霜:比喻事物开始出现微小的变化。
- 居摄颂功德:在皇位被暂时代理时,歌颂皇帝的功绩。
- 奚足诛:有什么必要诛杀?表示没有必要追究责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主要针对汉代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进行了尖锐的批评。通过描写官僚体制中的一些弊病,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风气的不满和失望。
首句“在汉中叶后,政柄归尚书”指出了政权逐渐集中于尚书等官员手中,暗示着中央集权的趋势。接着,诗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抨击:“置相不选贤,亶取容默徒。”这里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而现实却只是选择了那些能够沉默不语、不会反对的官员。这种描述揭示了官场的虚伪和无能。
“流汗妇参语,偻背吏夹扶。”这句描绘了官员们为了保持形象和地位,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迎合上司,甚至让妇女流汗参与议论,而自己的背部弯曲以显示谦卑。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官场的腐败和道德沦丧。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揭露官场的真实面貌:“扶阳与防乡,酝藉称通儒。”这里提到了“扶阳”和“防乡”,意味着官员们在处理政务上既需要支持正义,又要避免触怒他人,表现出一种圆滑世故的姿态。同时,他们被称为“通儒”,表明他们在文化知识上的造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言行都是正直的。
“恩泽列彻侯,促娖保位俱。”这里反映了皇帝为了巩固权力,给予功臣封土和爵位,而大臣们则努力维持自己的地位,以确保不被替换。这揭示了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等级制度。
最后两句“履霜”“居摄颂功德,后来奚足诛”是对整个官场现状的总结和反思。即使皇帝暂时代理国事,也要歌颂其功绩,而一旦皇帝退位或去世,这些功绩就变得毫无意义。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历史循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