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慕不死,意与仙人期。
岂知巫蛊祸,乃自方士贻。
黄老尚清净,文景所以治。
变而谭神仙,所见一何卑。
我欲见钜公,罔上如婴儿。
服药可少病,勿为妖妄欺。
【注释】
茂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慕不死:渴望长生不老。
期:期望,希望。
巫蛊祸:巫蛊之祸,是西汉成帝时发生的一场大狱。因为皇帝迷信方术,用巫蛊诅咒有权势的外戚、大臣而引起大狱,牵连被杀或自杀者数千人。
方士:古代传说中有求仙得道的人。
黄老:指道家思想。
文景:指汉文帝(前179—前157年)和汉景帝(前156—前141年)。
变而谭神仙:改变原来谈论政事的态度,转而讲神仙之事。
钜公:指汉武帝。巨,大也;公,尊称。
罔上如婴儿:欺骗君主像对待婴儿一样。
【译文】
茂陵人羡慕长生不老,他的期望与仙人相同。
哪里知道巫蛊祸害,却让方士自招灾殃。
崇尚黄老之道,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之所以能治理天下的原因。
改谈神仙之事,所见却十分卑下。
我愿拜见汉武帝,像对小孩一样毫无戒备。
服药能够少生疾病,千万别被妖妄之徒欺骗。
【赏析】
此诗写汉武帝对长生之药的追求。汉武帝好神仙之术,认为服食长生之药可以延年益寿,甚至永葆青春,因此,千方百计地寻求长生之药。这首诗就是作者看到汉武帝如此迷恋长生之药而写的一首讽刺诗。
开头二句“茂陵慕不死,意与仙人期”,点明汉武帝好仙之由来,并表明他对长生不老之药的热切追求。汉武帝一生酷爱神仙之术,曾三次派方士入海求蓬莱三神山,但均未成功,于是转而求仙药。茂陵,即汉武帝所葬之地,汉武帝对长生不老之药的追求,从他即位之时就开始了。
第三、四句“岂知巫蛊祸,乃自方士贻”,“巫蛊祸”,指汉宣帝时的巫蛊之祸。由于武帝迷信方术,误信了江充等人的诬告,以巫蛊之罪名害死了太子刘据和许多无辜之人,史称“巫蛊之祸”。汉武帝本以为求到仙药就能免除这场灾难,结果事与愿违,自己反而成了受害者。这里说“乃自方士贻”,是说祸根还是起于方士。
“黄老尚清净,文景所以治”两句,承上启下,为下文的“变而谭神仙”作铺垫。汉代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无欲无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正是实行黄老无为之治时期。
“变而谭神仙,所见一何卑”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汉武帝虽然信奉黄老之学,但他仍想通过求仙获得长生不老之药。他改变原来谈论政治的态度,转而谈论神仙之事,可见他求仙之心非常迫切。然而,他所看到的所谓神仙,都是些卑微不堪的人物,这使他感到失望和不满。
最后两句“我欲见钜公,罔上如婴儿”,是说作者要见到秦始皇那样的圣主,而不是像汉武帝那样愚昧无知,像对待婴儿一样的君主。作者以秦朝暴君秦始皇自喻,批评汉武帝的轻信和昏庸,表现出对汉武帝的不满和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