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奉班师诏,空怜涅背文。
雕儿能告密,竟撼岳家军。
一纸到诏狱,双棺稿葬时。
五郎犹有子,二圣竟无儿。
公案草须有,沈冤何日伸。
东朝犹未返,遗恨贾宜人。
文臣动爱钱,武臣多惜死。
中原事可知,含冤到狱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龙的作品,表达了对岳飞冤案的同情和对朝廷的不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岳忠武墓 —— “岳忠武”指的是岳飞,他的墓在这里被纪念。
巳奉班师诏,空怜涅背文 —— 岳飞在被秦桧害死之后,其遗体被运回临安,但人们只是怜悯他的“背文”,即背上的伤痕。
雕儿能告密,竟撼岳家军 —— 秦桧的亲信张俊,因为害怕得罪秦桧,所以告发岳飞谋反。
一纸到诏狱,双棺稿葬时 —— 岳飞被打入诏狱,最终被处死,他的遗体被装入两具棺材中。
五郎犹有子,二圣竟无儿 —— 岳飞的儿子岳云也被牵连入狱,而宋高宗和宋孝宗却没有儿子。
公案草须有,沈冤何日伸 —— 官府办案需要证据,但岳飞的冤情却无处申诉。
东朝犹未返,遗恨贾宜人 —— 朝廷还在东朝(南宋)统治,而岳飞的遗恨却无人理会。
文臣动爱钱,武臣多惜死 —— 文官喜欢金钱,武将则担心死亡。
中原事可知,含冤到狱市 —— 南宋政权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已经结束,但岳飞的冤案仍在狱市中进行审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岳飞冤案的同情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