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雪初霁,寒意倏巳退。
止辇礼花宫,像设妙于缋。
三十二好相,如月圆不晦。
是真见文殊,欢喜复遐忾。
百牟尼珠圆,八功德水溉。
声闻辟支乘,谁能企项背。
【注释】
上方:指天台山。雪初霁:积雪已化,天气转晴。倏(shū):突然。止辇礼花宫:指皇帝停辇礼佛之典礼于真容院举行。止辇:皇帝在途中停止行车。
妙:极好。三十二好相:佛教称佛像的庄严相貌为三十二种好,即:眼、耳、鼻、口、身、意等六根清净,六尘清净,六识清净,六度无极。如月圆不晦:喻指佛像的圆满庄严。如月圆,比喻像月亮一样明亮;不晦,比喻没有阴暗之处。
文殊:即文殊师利菩萨,梵文Vaishnava,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欢喜复遐忾(kuài),指对文殊菩萨的欢喜和崇敬之情远播至远方。百牟尼珠圆:喻指百颗舍利子,圆形,光泽圆润。八功德水溉:八功德水,即八功德水,佛教认为具有八种功德的水,能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得道。
声闻辟支乘:辟支佛,即辟支佛性,指大乘佛教中声闻乘和独觉乘二乘。声闻乘指小乘佛教中的罗汉果位者,他们通过听闻佛法而开悟,但尚未证成佛果。辟支乘则指已经证得佛果的阿罗汉。企项背:企,仰望;项,颈后部。企项背,形容仰望天空的样子。
【赏析】
《恭和御制真容院再题元韵》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颂扬佛教的功德为主题,赞美真容院内佛像的完美与庄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对佛教功德的赞叹之情,以及对于佛教文化传播至远方的期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