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仁以长人,义在易春秋。
有孚占元吉,是惟益下优。
涿易洎恒代,玉辇首经由。
复除昨颁诏,后乐常先忧。
犹恐地僻左,或致向隅不。
延访咨大吏,尺一下置邮。
灾黎所逋课,蠲放无徵收。
二月春始和,好鸟鸣栗留。
山田耕及时,乐哉助以休。
龙门亘赤城,养欲给所求。
耕三可馀一,勉旃足食谋。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其内容如下:
体仁以长人,义在易春秋。
有孚占元吉,是惟益下优。
涿易洎恒代,玉辇首经由。
复除昨颁诏,后乐常先忧。
犹恐地僻左,或致向隅不。
延访咨大吏,尺一下置邮。
灾黎所逋课,蠲放无徵收。
二月春始和,好鸟鸣栗留。
山田耕及时,乐哉助以休。
龙门亘赤城,养欲给所求。
耕三可馀一,勉旃足食谋。
解析与注释
第一句
“体仁以长人,义在易春秋。” - “仁爱之心如大地般宽广,正义如同四季更替。”
- 体仁:指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 以长人: 用宽大的胸襟待人。
- 义在易春秋:正义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然。
第二句
“有孚占元吉,是惟益下优。” - “有信任和诚实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这是最明智的决策。”
- 孚:诚信。
- 占元吉:预兆着美好的事情。
- 益下优:对下层人民更为有利。
第三句
“涿易洎恒代,玉辇首经由。” - “从涿州到恒州的路上,皇帝的车驾首先经过。”
- 涿易:涿州(今河北涿州)到易州的路程。
- 洎:达到,到达。
- 恒代:即恒州(今河北正定),为古代帝王行宫所在。
- 玉辇:皇帝的车辆。
- 首经:首次经过,这里指皇帝车驾的第一次行驶。
第四句
“复除昨颁诏,后乐常先忧。” - “再次免除了之前颁布的诏令,但仍然担忧未来的事。”
- 复除:再一次实施之前的措施。
- 昨颁诏:之前的诏令。
- 后乐常先忧:虽然享受快乐却常常担忧未来。
第五句
“犹恐地僻左,或致向隅不。” - “恐怕因为地处偏远,有人可能会感到孤立无助。”
- 僻左:偏远的意思。
- 或致:可能导致。
- 向隅不:孤立无援的状态。
第六句
“延访咨大吏,尺一下置邮。” - “派人咨询大官,每尺一下就设立邮亭。”
- 延访:派人咨询。
- 咨大吏:咨询高级官员。
- 尺一下置邮:每尺布下设立邮亭。这里可能指的是设置邮政服务来传达信息。
第七、八句
“灾黎所逋课,蠲放无徵收。” - “受灾的民众欠下的赋税全部免除,不再征收。”
- 灾黎:受灾的百姓。
- 逋课:拖欠的赋税。
- 蠲放:免除征收。
- 征收:收取。
第九、十句
“二月春始和,好鸟鸣栗留。” - “到了二月春天开始回暖的时候,鸟儿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
- 二月春始和:春天开始回暖。
- 好鸟鸣栗留: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着。
- 栗留:指鸟儿的叫声。
第十一、十二句
“山田耕及时,乐哉助以休。” - “山上的田地在春季里及时耕种,真是乐事啊!”
- 山田:山区的农田。
- 耕时:按时耕种。
- 乐哉:高兴的样子。
- 助以休:得到休息。
结尾两段
“龙门亘赤城,养欲给所求。” - “龙门和赤城市的山脉连绵不断,满足人们的欲望。”
- 龙门:山脉名。
- 亘赤城:横贯赤城。
- 养欲:满足欲望。
- 给所求:满足人们的所求。
第十四、十五句
“耕三可馀一,勉旃足食谋。” - “耕作需要三份劳力,剩下一份就足够了,足够维持生计了。”
- 耕三可馀一:耕作需要三个人,剩下一个人就够了。
- 勉旃足食谋:足够维持生计了。
- 旃:同“赞”,助词。
- 谋:谋划、计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仁政的看法,认为通过减免赋税等政策可以带来社会安定和人民的安乐。诗中也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将四季变化比喻为政治政策的调整,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充满了儒家的思想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