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行日五十,罗拜盈马前。
十年望幸心,何异望岁焉。
雨旸既时若,耕凿皆安便。
诏书免正供,观者杖屦骈。
出作入而息,不知何以然。
三多祝我皇,庶符观华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描述了作者在唐朝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 吉行日五十,罗拜盈马前。
- “吉行”表示吉祥的活动或出行。
- “日五十”可能指某天有五十天(可能是闰年)。
- “罗拜”意为跪拜,形容人们跪地行礼。
- “盈马前”形容人们跪拜的人非常多,挤满了整个马前。
- 十年望幸心,何异望岁焉。
- “望幸”意味着期盼皇帝的宠信或恩赐。
- “十年”可能表示长时间。
- “何异望岁焉”意思是与期盼一年有何不同。
- 雨旸既时若,耕凿皆安便。
- “雨旸”指的是天气,“时若”意为气候适宜。
- “耕凿”分别指农业和开矿。
- “皆安便”意味着都得到了满足。
- 诏书免正供,观者杖屦骈。
- “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 “正供”指的是正式的税收。
- “杖屦骈”意为拿着杖子的人很多。
- 出作入而息,不知何以然。
- “出作入而息”描述一种生活方式,即白天出去劳作,晚上休息。
- “然”在这里可能表示原因或结果。
- 三多祝我皇,庶符观华年。
- “三多”在这里可能是指多次向皇上祈求祝福。
- “皇”指皇帝。
- “庶符观华年”意为希望皇帝的福泽能够持续,使国家繁荣昌盛。
译文:
唐肃宗年间,诗人因政治原因长期被贬谪,生活困苦。这首诗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对国家、人民的忧虑之情。诗中描绘了人们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关键词注释:
- “吉行”:吉祥的出行。
- “罗拜”:跪拜。
- “五十”:五十天的周期,可能指的是闰年。
- “望幸”:期盼受到皇帝的宠爱或恩赐。
- “雨旸”:指天气,比喻良好的自然条件。
- “耕凿”:耕作和开矿,比喻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 “诏书”:皇帝的命令或诏令。
- “正供”:正规税收。
- “杖屦骈”:拿着杖子的人很多,形容人多热闹。
- “三多”:多次向皇帝祈福。
- “皇”:皇帝。
- “庶符观华年”:希望皇帝的福泽能够持续,使国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如“五十”的吉行、“雨旸”的天气等,来表达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同时,通过对百姓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此外,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