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岁转漕,海运道久废。
长淮溯流上,黄河路迢递。
中经吕梁洪,汹涌浩无际。
冒险非长策,各各献大计。
凿渠泇沟始,开道皂河继。
我朝靳中丞,持节江淮澨。
周历审地脉,慷慨辟浮议。
渺弥骆马湖,泉源纳千派。
引之使南行,筑堤以捍卫。
峨峨大艑来,峭帆趁风利。
破浪不须时,截流占既济。
宿预逮下邳,百丈衔尾至。
水驿经三千,鲁齐洎幽蓟。
遂令运租船,踏浪若平地。
朅来溯遗踪,波光正容裔。
想像经济才,倜傥竟谁嗣。
前陈与后宋,鼎峙𢀩无愧。
敢告载笔臣,采入河渠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中河》全诗,理解诗句含义,并结合注释、题目及作者生平,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东南岁转漕,海运道久废”意思是:从东南方向运送粮食的运河水路被废弃不用了;“长淮溯流上,黄河路迢递”意思是:长江和黄河的长流河道,在历史上一直未能得到利用。“凿渠泇沟始,开道皂河继”意思是:开始凿通泇河,接着又开辟了皂河。“我朝靳中丞,持节江淮澨”意思是:明朝的靳中丞,持节巡视江淮一带。“宿预逮下邳,百丈衔尾至”意思是:宿预县到下邳县,百丈长的河流蜿蜒曲折地流去。“遂令运租船,踏浪若平地”意思是:于是让运输粮草的船只,乘着波浪行驶起来,像走在平坦的大地上一样。“朅来溯遗踪,波光正容裔”意思是:现在又来到这古迹的遗址,看到那碧波荡漾的水面,倒映出江水的波光。“想像经济才,倜傥竟谁嗣”意思是:想象当年那位有经济才能的人,究竟谁是继往开来的继承者呢?“前陈与后宋,鼎峙𢀩无愧”意思是:从前北宋和南宋,鼎足而立没有过错。“敢告载笔臣,采入河渠志”意思是:我不敢自居为执笔之臣,把这件事写进《河渠志》吧。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古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工程规模和历史功绩来表达对历代治水者的赞美之情。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理思考。
译文:
从东南方向运送粮食的运河水路被废除不用了。长江和黄河的长流河道,在历史上一直未能得到利用。开始凿通泇河,接着又开辟了皂河。明朝的靳中丞,持节巡视江淮一带。宿预县到下邳县,百丈长的河流蜿蜒曲折地流去。于是让运输粮草的船只,乘着波浪行驶起来,像走在平坦的大地上一样。现在又回到古迹的遗址,看到那碧波荡漾的水面,倒映出江水的波光。想象当年那位有经济才能的人,究竟谁是继往开来的继承者呢!从前北宋和南宋,鼎足而立没有过错。我不敢自居为执笔之臣,把这件事写进《河渠志》吧。
赏析:
《中河》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古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工程规模和历史功绩来表达对历代治水者的赞美之情。
首联“东南岁转漕,海运道久废”,点明了写作对象是古代大运河。“东南岁转漕”,即指江南地区的粮食等物质资源,要由东南方向的水陆交通路线转运到京城。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陆上漕运路线逐渐被废止。“海运道久废”,说明陆上漕运路线的废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形成的,反映了当时中国海陆交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颔联“长淮溯流上,黄河路迢递”,进一步描写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长淮”,指淮河。淮河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洪水季节常常发生泛滥灾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人们便沿淮河修筑了一系列防洪堤坝。这些堤坝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一条人工运河——大运河。“黄河路迢递”,则是指大运河沿途所经过的黄河流域地区地势高亢,水源充足。大运河沿线还修建了一些灌溉渠道,以利于农田灌溉。因此,大运河沿途不仅地势平坦,而且水源丰沛。
颈联“中经吕梁洪,汹涌浩无际”,“吕梁洪”是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其流域内地势险峻,水流湍急。“汹涌浩无际”,形容大运河的水量之大、流速之快,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同时,也反映了大运河沿途地形地貌的特点。
“冒险非长策,各各献大计”,指出大运河的建设并非轻而易举,而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也表明大运河的建设和改造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面人士共同参与和努力。
尾联“我朝靳中丞,持节江淮澨”,“我朝”指明朝,“靳中丞”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持节江淮澨”则是说他担任过江淮地区的官职。“周历审地脉,慷慨辟浮议”指的是他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大运河沿线地形地貌的特点和水文情况之后,毅然决定继续修造这条人工运河。“慷慨辟浮议”,则是指他在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尾联“渺弥骆马湖,泉源纳千派”,“渺弥骆马湖”指的是骆马湖,位于江苏境内。“泉源纳千派”则是指大运河沿岸分布着众多的支流和泉水。“引之使南行”,是指他将大运河引向南方。“筑堤以捍卫”,则是说他修建了一些堤坝以防止河水泛滥。“峨峨大艑来”,指的是一艘巨大的轮船驶来。“峭帆趁风利”,则是说轮船上的帆船趁着顺风行驶。“破浪不须时”,则是指轮船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穿越激流险滩。“截流占既济”,则是说轮船在遇到阻碍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确保安全渡过。“宿预逮下邳,百丈衔尾至”,指的是轮船沿着大运河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了目的地下邳县。“水驿经三千”,指的是沿途设有驿站供人休息。“鲁齐洎幽蓟”,则是指从山东到北京的这段路程。“遂令运租船,踏浪若平地”意味着这条轮船使得漕运更加便捷高效。
尾联“朅来溯遗踪,波光正容裔”,“朅来”即指再次来到这里。“溯遗踪”,指的是重新考察这条运河。“波光正容裔”则是指波光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明亮清澈。这里既有对大运河风光的赞美,也蕴含了作者对大运河历史的回顾和对大运河未来发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