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如髻相连绵,横云秀色何便娟。
怪石蹲立虎豹伏,老藤蟠屈虬龙缠。
悬崖十仞尤斗绝,穿云欲上脚䠥躠。
白浪层层雨后明,翠螺点点烟中列。
问谁好事王与张,诛茅小筑添山房。
飞泉百道鸣㶁㶁,修竹万个阴苍苍。
是时山中秋正暮,落叶荒榛局微步。
四山枫林灭没闲,夕阳掩映红无数。
回看前峰云往还,依稀蜡屐经过处。
咫尺机山相对青,风流当日傲荒伧。
早知入洛名为累,何似长听鹤唳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全诗如下:
游横云山
九峰如髻相连绵,横云秀色何便娟。
怪石蹲立虎豹伏,老藤蟠屈虬龙缠。
悬崖十仞尤斗绝,穿云欲上脚䠥躠。
白浪层层雨后明,翠螺点点烟中列。
问谁好事王与张,诛茅小筑添山房。
飞泉百道鸣㶁㶁,修竹万个阴苍苍。
是时山中秋正暮,落叶荒榛局微步。
四山枫林灭没闲,夕阳掩映红无数。
回看前峰云往还,依稀蜡屐经过处。
咫尺机山相对青,风流当日傲荒伧。
早知入洛名为累,何似长听鹤唳声。
注释:
- 九峰如髻相连绵:描述横云山的九座山峰就像女性的发髻一样相互连接,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的景象。
- 横云秀色何便娟:形容山间的景色多么秀丽动人。
- 怪石蹲立虎豹伏:描述了岩石奇特的形状和姿态,仿佛是蹲伏着的虎豹,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老藤蟠屈虬龙缠:描绘了老藤如同盘绕曲折的虬龙一样缠绕在岩石上,增添了山野的生机和活力。
- 悬崖十仞尤斗绝:指山崖陡峭,几乎无法攀登的程度。
- 穿云欲上脚䠥躠:形容想要穿过云雾直达山顶,需要克服极大的困难。
- 白浪层层雨后明:描述了雨后山谷中的白浪层层叠叠的景象,显得格外清澈透明。
- 翠螺点点烟中列:将山间的树木比作翠绿色的螺子,点缀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给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感觉。
- 问谁好事王与张:可能是诗人对哪位好事者在山上建屋表示好奇或赞赏的询问。
- 诛茅小筑添山房:描述了有人为了隐居而在这里建造了小屋,增加了一处风景点。
- 飞泉百道鸣㶁㶁:形容瀑布如同百道飞泉般奔涌而下,发出悦耳的轰鸣声。
- 修竹万个阴苍苍:描绘了竹林茂密,遮天蔽日,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 是时山中秋正暮:当时正值傍晚时分,山中的秋天景象十分美丽。
- 落叶荒榛局微步:描述了落叶覆盖了大地,行走在其中需要小心翼翼地迈步。
- 四山枫林灭没闲:描绘了四周山林被秋风吹落的枫叶遮蔽得只剩下空荡荡的地方,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 夕阳掩映红无数:夕阳下,山峦被红色的枫叶映衬得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 回看前峰云往还:回首望去,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在变换着形状。
- 咫尺机山相对青:形容两座山峰相距很近,彼此相对而立,显得清新宜人。
- 风流当日傲荒伧:表达了作者当年风流倜傥、不羁放逸的形象,与如今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
- 早知入洛名为累:如果早知道进入洛阳会招致麻烦和累赘,就不会去那里了。这里的“入洛”可能指的是官场生活。
- 何似长听鹤唳声:比较之下,不如长期听那鹤的鸣叫声来得惬意自在。这里的“鹤唳声”可能象征着高洁、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横云山上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隐居生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间景色的秀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的“横云秀色”、“怪石蹲立”、“老藤蟠屈”等词汇形象地勾勒出山间的自然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自己过去的风流倜傥和现在的落魄,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