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无爱亦无憎,竹石禽鱼即我朋。
一室谁非行乐地,十年不看上元镫。

上元夜 其二

生来无爱亦无憎,竹石禽鱼即我朋。
一室谁非行乐地,十年不看上元镫。

注释:

  1. 生来无爱亦无憎: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爱憎之情,无论对于竹、石、禽、鱼等自然之物,诗人都视为朋友和同伴。
  2. 竹石禽鱼即我朋:竹、石、禽、鱼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但诗人视它们为朋友,表明了诗人对这些自然元素的深厚感情。
  3. 一室谁非行乐地:诗人认为自己居住的屋子本身就是一个享乐之地,无需远游他乡去寻找娱乐。
  4. 十年不看上元镫:“上元镫”指上元节的灯火,这里指的是元宵节时的庆祝活动。诗人表示已经过去了十年,没有再去看那些上元节的灯火庆祝活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生活场景。首句“生来无爱亦无憎”表达了诗人对外界事物不抱有任何情感的态度,无论是竹、石、禽、鱼,他都视它们为朋友。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第二句“竹石禽鱼即我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念。诗人通过将竹、石、禽、鱼视为自己的朋友,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情厚意和对生命的尊重。这种观点在当代社会尤为难能可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

第三、四句“一室谁非行乐地,十年不看上元镫”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诗人认为自己的居所就是最好的享乐之地,无需远游他乡去寻找。同时,诗人也表示自己已经过去了十年,没有再去看那些上元节的灯火庆祝活动,这表现出了一种对过去的淡然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以及对自然的深厚情感。通过对竹、石、禽、鱼的赞美,以及对上元节灯火的不屑一顾,诗人展示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