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匡庐曾入藏,褚公弥勒亦同龛。
先生勘破诗三昧,挂角羚羊妙独参。
这首诗是苏轼的《题法时帆大司成诗龛图 其二》。
译文:
白傅匡庐山中曾入藏,褚公弥勒也同龛。
先生勘破诗三昧,挂角羚羊妙独参。
注释:
- 白傅匡庐曾入藏: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匡庐山中创作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匡庐,即庐山,位于江西省,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的地方。“曾入藏”意味着白居易曾在匡庐山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 褚公弥勒亦同龛:褚公,即唐代诗人褚遂良,他是唐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书法和诗歌闻名于世。“弥勒”指的是佛教中的弥勒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与希望。“亦同龛”表示褚遂良与白居易一样,都是在匡庐山中留下过珍贵文化遗产的人物。
- 先生勘破诗三昧:这里的“先生”是指苏轼,他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等,被誉为“文坛泰斗”。而“勘破诗三昧”则是指苏轼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他认为诗歌的创作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 挂角羚羊妙独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其中“挂角羚羊”是一种珍贵的动物,代表着稀有和高贵的品质。而“妙独参”则是指苏轼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