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室萧然绝点尘,浑疑金粟即前身。
春风桃李新栽遍,谁是传衣得髓人。

【注释】

萧然:空寂,清静。金粟:佛家语,指佛身,喻高僧。传衣得髓:相传释迦牟尼曾以袈裟授给弟子舍利弗,舍利弗得其法后,又将其袈裟授与弟子须菩提,须菩提受教后亦将袈裟传给其他弟子,故称“得髓”。

【赏析】

此诗是题法时帆大司成画中的一幅《题法时帆》。法时帆为唐代著名画家。诗中描写的是他在作画时的情景:

“丈室萧然绝点尘。”诗人描绘了一幅僧人坐禅打坐的图画。僧人盘腿端坐于丈室之中,四周环境十分幽静,他似乎已超脱尘世,达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

“浑疑金粟即前身。”这里诗人用“浑疑”二字来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僧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身体渐渐变得像金粟一样闪闪发光,而自己则觉得仿佛就是那位前身。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自己对此生与前身相融合的感慨。

“春风桃李新栽遍”,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桃花盛开、李花飘香的景象。诗人用“春风”来形容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勃勃,用“桃李”来比喻那些美丽的女子。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赞美桃李的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追求与向往。

“谁是传衣得髓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领悟佛法真谛的人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那些能够从师傅那里得到真传的人,就像得到了一件珍贵的衣物和精髓一样,他们能够将佛法传授给更多的人。在这里,诗人用“得髓”一词来形容佛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佛法的信仰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坐禅、春景以及传承佛法的画面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