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山簇青莲花,莲中之的法喜家。
箧里龙子自来去,殿头鸱吻犹含呀。
泉声无尽波罗密,树影可怖鸠盘茶。
卢沟桥只一舍近,行人不记恒河沙。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风格与思想主旨的把握,以及诗句中重要字词的含义。
“潭柘寺”是首联的第一句,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五律。“潭柘寺”指的是北京的潭柘寺,在海淀区香山西南麓。
“四围山簇青莲花,莲心之的法喜家。箧中龙子自来去,殿头鸱吻犹含呀。”这是第二联的前两句。“四围”指的是周围,也就是指寺庙四周。“山簇青莲花”,是说周围的山峰环绕着像莲花一样的山峦。“莲中之的法喜家”是说法喜家的庭院里开满了莲花。“箧(qiè)中龙子自来去”,是说龙子龙女从箧中出来。“殿头鸱(chi chī)吻犹含呀”,是说屋脊上的鸱吻还留着一点痕迹。“龙子龙女”是佛教用语,这里指的是僧人和尼姑。“箧”,箱子,引申为僧衣。“龙子龙女”,即和尚和尼姑。
“泉声无尽波罗密,树影可怖鸠盘茶。”这是第二联的后两句。“泉声无尽波罗密”中的“波罗密”是梵语译音,意为“大乘佛经”。这里的“无尽”,是指泉水流淌不止,永远不停。“树影可怖鸠盘茶”中的“鸠盘茶”是传说中一种有毒的植物,这里借代指毒害人的妖术。这两句的意思是:清澈的泉水永无止息地流个不停;树木的倒影使人看了很可怕,就像有毒的鸠摩罗什的茶一样。
“卢沟桥只一舍近,行人不记恒河沙。”这是第三联的前两句。“卢沟桥”指的是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是北京市著名的古迹之一。“只一舍近”意思是只有一箭之地那么近。“行人不记恒河沙”,意思是人们不会记住那么多的人。这句的意思是说卢沟桥离潭柘寺很近,但行人却不会记得那么多的人。
最后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评价,也是对潭柘寺的描述。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潭柘寺的环境。潭柘寺坐落在香山的北面山坡上,寺前有大片树林和一片小湖,湖边有一座亭子。寺内供奉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庙里有一座大钟楼,楼上悬挂着一口大铜钟,每天早晚都要撞一次。寺内还有一棵很大的柏树,相传是唐代名僧定慧所栽,因此叫做“定慧树”。寺外有一条溪水,名叫“龙泉渠”,因为寺内的大石缸中有一块石头像龙一样的形状,所以叫“龙泉”。“潭柘”两字取自《广弘明集》里的《清凉寺碑文》:“京师北阙,有山号灵寿。其山束出,上有诸刹,下有潭柘,右抵幽州。”
译文:
寺院四面环抱的群峰像青莲花一样,法喜家的庭院里开着莲花。从柜子里出来的龙子龙女自由自在,殿头的鸱吻还是当年的样子。清泉不停地发出“波罗密”的声音,树叶的影子使人看了很恐怖。到卢沟桥只需走一箭之遥,行人不会记得那么多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通过对潭柘寺环境的描写和对卢沟桥位置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热爱和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这首诗以潭柘寺为背景,通过描绘潭柘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厚感情。
首联先点出了潭柘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四围山簇青莲花,莲心之的法喜家”,“四围山簇青莲花”指的是潭柘寺周围的山峦环绕成莲花形状;“莲心之的法喜家”则指的是法喜家的庭院中开满了莲花。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潭柘寺的美景及其周边的人文景观。“箧中龙子自来去,殿头鸱吻犹含呀”,“箧中龙子自来去”意味着龙子从箱子中出来,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游玩;“殿头鸱吻犹含呀”则是指殿头的鸱吻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样子。
颈联则通过对卢沟桥位置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卢沟桥只一舍近”,指的是卢沟桥离潭柘寺只有一箭的距离;“行人不记恒河沙”,则意味着行人很少会注意到卢沟桥的存在,因为卢沟桥距离太远了。
尾联则通过对潭柘寺周围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热爱之情。“泉声无尽波罗密,树影可怖鸠盘茶”,这两句通过描绘清泉不断流淌和树木倒影恐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潭柘寺周围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卢沟桥只一舍近,行人不记恒河沙”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