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尺评量颇牧才,儒生凭轼气雄哉。
六韬熊豹符亲授,八骏骅骝路特开。
萧相荐贤韩信出,范公校武狄青来。
弯弓也似论诗密,验取穿杨一百回。
【诗句释义】
玉尺评量颇牧才,儒生凭轼气雄哉。
六韬熊豹符亲授,八骏骅骝路特开。
萧相荐贤韩信出,范公校武狄青来。
弯弓也似论诗密,验取穿杨一百回。
【译文】
玉尺评价颇牧的才华,儒生凭轼豪情万丈。
六韬熊豹之术亲自传授,八骏骅骝之路独特开辟。
萧何推荐贤才韩信崭露头角,范雎校阅武艺狄青崭露头角。
弯弓射箭也像讨论诗歌一样谨慎,检验射箭本领胜过穿杨百回。
【关键词注释】
- 玉尺:古代度量衡之一,用于测量长度、宽度等,这里可能用来比喻对人才的评判。
- 颇牧:指汉代的名将颇黎(即赵充国)和霍牧,两人都以才能著称于世。
- 儒生:儒家学者,这里指参与科举考试的考生。
- 熊豹:比喻人才,这里指六韬中的熊、豹两篇。
- 八骏骅骝:指良马,八骏骅骝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骏,这里指代贤才。
- 萧相:指西汉初年的政治人物萧何。
- 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以军事才能著称。
- 范公:指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他曾校阅武举,选拔人才。
- 狄青:宋朝的名将,因战功卓著而闻名。
- 穿杨:古代的一种射箭技艺,能穿透杨柳的叶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科举考试的诗作。首句“玉尺评量颇牧才”,运用了“玉尺”这一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对人才的精准评估,同时也暗含着对科举制度公正无私的评价。次句“儒生凭轼气雄哉”,描绘了儒生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他们胸怀壮志,准备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精神风貌。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科举考试的场景,既有熊豹般的武将技能传授,也有骏马般的贤才脱颖而出。最后两句则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萧何、韩信、范仲淹和狄青,来强调科举考试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要性。全诗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推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