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岖嵚十八盘,㩳身巳在碧云端。
烟光依约齐州小,水气微茫少海寒。
石壁尚留唐帝隶,玉符草问宋家坛。
傲来高峙空千丈,俯睇聊同一篑看。
【注释】
登岱:登上泰山。历尽:经过。岖嵚(qū qiān):山势高峻。十八盘:指通往南天门的十八里山路,是泰山最险峻的地方。㩳身: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气势。齐州:古代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烟光:云雾缭绕的光。依约:隐隐约约。齐州小:形容泰山的景致虽大而微渺。水气:指山下的河流。茫:模糊不清。少海:即少水,指山下的河流。石壁:指泰山上的岩石峭壁。唐帝:指唐朝的帝王。隶:刻字。草问宋家坛:指唐代帝王封禅泰山时所建的祭坛。傲来:指泰山的北峰。高峙:高耸直立。空千丈:形容泰山的高峻。聊同:姑且。一篑看:指登山的辛苦和劳累。
【赏析】
《登岱二首》,选自《杜工部集》。这是杜甫第二次登泰山时所作,与前一首相比,此诗写得更为细腻、传神。
第一联“历尽岖嵚十八盘,㩳身已在碧云端”。意思是:经过险峻的山路十八盘,终于来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只见脚下云海茫茫,好像站在云端一样。这两句写出了攀登过程的艰难和到达顶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联“烟光依约齐州小,水气微微少海寒”。意思是:远处的云雾缥缈,隐约可见齐州(即今山东济南)的景象;山下的江水流动,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两句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凉爽宜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联“石壁尚留唐帝勒,玉符草问宋家坛”。意思是:在泰山的石壁上仍然可以看到当年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之子)封禅时的石碑;而在山下的祭祀坛中还供奉着宋代的皇帝牌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又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第四联“傲来高峙空千丈,俯睇聊同一篑看”。意思是:泰山的峰顶高耸入云,仿佛一座孤峰矗立在那里;而从山下仰望,只觉得它高不可攀,仿佛只有一块石头那么高,令人望而生畏。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