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沙崩石磴危,振衣直上不言疲。
畏难长恐中途误,陟险全凭定力持。
目极吴门横马匹,手摩秦树认虬枝。
壮观天借今年雨,添得银河百道垂。

【注释】

登岱:登上泰山。岱,泰山别称。

水激沙崩石磴危(“水”三字是虚写):水流冲击着沙土和岩石崩塌的台阶很陡险。水激,水流冲击;沙崩,沙土崩塌;石磴,石砌台阶。

振衣直上不言疲:抖掉衣服上的尘土,振衣而登,不感到疲劳。振衣,抖去衣裳上的尘土;直上,直上;不言疲,不觉得疲劳。

畏难长恐中途误:害怕困难而长怕中途发生错误。

陟险全凭定力持:登山时全靠坚定的意志支撑。

目极吴门横马匹,手摩秦树认虬枝:放眼极望远处的吴门,只见山势如横放的马匹;用手抚摸着秦岭的古树,辨认着那盘曲的虬枝。吴门、秦树,都是指地名。

壮观天借今年雨:今年的雨水使景色更加壮观。壮观,宏伟壮观的景色。天,天空或自然景观。

添得银河百道垂:增添了像银河那样众多的瀑布从高处垂下。银河,天河。垂,下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望岳》组诗中的第三首,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当时杜甫在兖州任功曹参军。诗人站在峻峭的泰山绝顶,面对浩瀚的天空和无边的风景,胸襟开阔,豪情满怀,于是便挥笔一泻千里,写下了这首气势恢宏的五言律诗。

诗的开头“水激沙崩石磴危”,写登山时的艰难险阻。水流的冲击和沙土的崩塌,使得山间石阶显得十分危险。诗人没有直接写他如何攀登,而是先描写了山路上的危险情况,为后文写自己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作了铺垫。

诗人写到:“振衣直上不言疲。”意思是抖掉衣服上的尘土,振衣而上,不感到疲劳。这里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畏难长恐中途误”一句,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担心害怕困难,担心走错路,中途出现什么差错。这一句中包含着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对困难的畏惧。

“陟险全凭定力持”一句,则是说登山全凭自己坚强的意志。这里的“定力”二字,表达了作者对困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

“目极吴门横马匹,手摩秦树认虬枝”两句,写诗人放眼远眺,看到了远处的吴门;用手抚摸着秦岭的古树,辨认着那盘曲的虬枝。这里的“吴门”和“秦树”都是指地名,它们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现出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两句“壮观天借今年雨,添得银河百道垂”,则是诗人对眼前壮丽景色的赞美。今年的雨水让景色变得更加壮观,仿佛是天上的银河从高处垂下来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豪迈的气息。诗人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己的英勇和毅力,也展示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