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祠堂结构新,濯缨临水了无尘。
虎邱犹记初开路,鹤石重依旧主人。
勤静两言留治谱,文章异代作比邻。
海山兜率休分别,花落何须认溷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辨别正误,同时联系诗中词语的意思来判断正误。解答此题时考生要结合原诗内容来分析。
“鲍卧云招同邵晴岩冯补亭陈秋啸游虎邱白公祠和卧云韵 其二”,首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虎丘游览的情景。“卧云”是作者的字,这里指代诗人自己。“鲍、邵、冯、陈”四句描绘了虎丘的风光。“白公祠”是虎丘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建的白公塔,故称白公祠。“新”是修饰词,表示建筑新颖。“濯缨临水了无尘”意思是说诗人在这里洗尘净心。“濯缨”是洗涤冠帽的意思。“濯缨”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典故,意思是屈原曾在这里洗过帽子上的尘埃,所以后人就在这里修建了“浣纱亭”。
颔联描写虎丘的景物。“濯缨临水”是点出虎丘有一处名胜叫做“浣花溪”。“濯缨临水”的意思是说诗人在虎丘游玩时,看到浣花溪清澈见底,便洗去了尘世的烦恼,心灵得到了净化。“鹤石”是虎丘的山石名,传说晋朝人王羲之曾经在这里的岩石上观赏并欣赏过这里的景色,因此虎丘又称“王氏山”。
颈联写虎丘的人文景观。“勤静两言留治谱”,“勤”指勤奋学习,“勤”是儒家提倡的一种品德;“静”是指安静地读书、做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这句诗强调的是勤奋努力的重要性。“文章异代作比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的才华可以跨越时空而流传千古。“文章”指的是文章和诗词等文学创作。“异代”指不同的时代,不同朝代。“比邻”的意思是邻居,近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文章的才华可以超越时代的限制,流传千古,成为近邻的楷模。
尾联写虎丘的人文景观。“海山兜率休分别”,“海山”是虎丘的别称,意思是说山海之间不要有区别。“兜率天”是佛教名词,意为清净无染之地。“海山兜率休分别”的意思是说山海之间不要有区别,不要有所执着。“花落何须认溷茵”,“花落何须认溷茵”的意思是说花开落自有其规律,不必刻意去追求。“溷”,是污浊的意思。“泥”是泥土的意思。“茵”是垫子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花开落自有其规律,不必刻意去追求。
【答案】
译文:
白公祠新修结构美,濯缨临水涤除尘。
虎丘犹记开山路,鹤石依然主人情。
勤学苦练留治谱,文章传世作比邻。
山海兜率勿分别,落花何必认溷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虎丘游览时所作。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此建阖闾大城而得名。山上有虎丘寺、剑池、千人操演场、孙武台等景点。虎丘历来被视为游览胜地,也是历史文化遗址。
全诗紧扣虎丘这个主题,通过对虎丘美景的吟咏,抒发了自己对虎丘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一句“白傅祠堂新构”,交代了虎丘的由来。白公祠是虎丘最著名的景点,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西元537年),初名“白将军庙”。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到虎丘游览,并留下了“白乐天到此寻幽处”的佳句。后因白居易曾任越州刺史,所以人们又把虎丘称为“白刺史山”。
第二句“濯缨临水无尘瑕”,描绘出了诗人在虎丘游玩时的意境。诗人用“濯缨”一词,写出了自己的心境——洗净俗尘,陶冶性情。“濯缨”一词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意是指用水洗去帽子上的灰尘,以表示清白高洁。后来泛用于形容人的志节高洁。
第三句“鹤石重依旧主人”,点出了虎丘的景致。虎丘山形似卧龙,东面有象眼、仙掌、马鞍等奇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虎头枕、剑池、千人操场、曲径通幽的盘门小径、虎丘寺、云岩寺、白公祠等景点,它们构成了虎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第四句“勤静两言留治谱”,表明了诗人对学习的热爱。古人认为,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获得知识,留下美好的名声,成为一代楷模。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勤学苦练能够留传后世,成为一代楷模。《论语·学而》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五句“文章异代作比邻”,表明了诗人对文章创作的重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文章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道理,可以跨越时空而流传千古,成为近邻的楷模。
第六句“海山兜率休分别”,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山和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区别,不需要刻意去追求什么。诗人认为大自然的美在于它的自然美,应该保持自然美。
尾联“花落何须认溷茵”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花开落自有其规律,不必刻意去追求。诗人认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